拼音yàn zú liú shū
基本解释大雁脚上系有书信。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苏武传》:“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介书生 | 唐·王勃《秋日登洪州滕王阁饯别序》:“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
一夔已足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不也,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吕氏春秋·察传》:“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楚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 |
一失足成千古恨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9回:“这件事本来是我错在前头,此刻悔也来不及了。古人说的:‘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 |
一手一足 | 西汉 戴圣《礼记 表记》:“后稷天下之为烈也,岂一手一足哉!” |
七足八手 | 沙汀《替身》:“这时候,那个可怜的盐客,已经在七足八手下打扮好了。” |
万古留芳 | 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你若存的赵氏孤儿,将名标青史,万古留芳。” |
三余读书 |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
三分鼎足 |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
三足鼎立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欲三分鼎,连衡合从,也宜以时定。” |
上方不足,下比有余 | 《晋书 王湛传》:“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 |
下榻留宾 | 南朝·梁·沈约《和谢宣城》诗:“宾至下尘榻,忧来命绿樽。” |
不一而足 | 《公羊传 文公九年》:“始有大夫,则何以不氏?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
不刊之书 | 汉 扬雄《答刘歆书》:“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 |
不可胜书 | 唐·权德舆《齐成公神道碑铭序》:“成天下重名硕望者,不可胜书。” |
不壹而足 | 《汉书·陈汤传》:“御使大夫财禹、博士匡衡以为《春秋》之义‘许夷狄者,不壹而足’,今郅支单于乡化未醇,所在绝远,宜令使者送其子至塞而还。”颜师古注:“言节制之,不皆称其所求也。” |
不留余地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第11卷:“此狐眼光如镜,然词锋太利,未免不留余地矣。” |
不留痕迹 | 王朔《我是“狼”》:“你甚至能和办公室里那些和你一样闲得难受的同事讨论怎么才能不留痕迹地杀人丝毫不会引起怀疑。” |
不足与谋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
不足为凭 | 宋 刘安世《尽言集 论蔡确作诗讥讪事第六》:“开具乃委曲苟免之词,不足为凭。” |
不足为外人道 | 晋 陶潜《桃花源记》:“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不足为奇 | 宋 毕仲游《祭范德孺文》:“人乐其大而忘其私,不然则公不足为奇。” |
不足为怪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2回:“主帅差矣!输赢胜败,兵家常事,不足为怪。” |
不足为意 | 明 张居正《答郑范溪》:“公但自信此心,秉公任直,纷纷之言,不足为意。” |
不足为据 | 鲁迅《且介亭杂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
不足为法 | 清 赵翼《瓯北诗话 李青莲诗》:“骚人斯起,然词多哀怨,已非正声;至杨、马益流宕。建安以后更绮丽,不足为法。” |
不足为虑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卫臻传》:“且合肥城固,不足为虑。” |
不足为训 | 明 胡应麟《诗薮》:“君诗如风螭巨鲸,步骤虽奇,不足为训。” |
不足为道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二卷:“此女棋本下劣,枉得其名,不足为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