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ōu yōu hū hū
基本解释形容悠闲懒散或神志恍惚的样子。
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悠悠忽忽,佋怅自失。”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悠哉游哉 | 谌容《赞歌》:“两只空洞洞的棉袄袖子在肩上晃来晃去,给人一种悠哉游哉的感觉。” |
玩忽职守 | 钱钟书《围城》:“高松年身为校长,出去吃晚饭,这时候还不回来,影子也找不见,这种玩忽职守,就该死。” |
疏忽大意 | 孙犁《文林谈屑》:“有些人确实对文字疏忽大意,对宦途和官级斤斤计较。” |
任重道悠 | 《后汉书·皇后纪序》:“任重道悠,利深祸速。” |
晕晕忽忽 | |
恍恍忽忽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1回:“恍恍忽忽的似乎背后有人说道:‘婶娘连我也不认得了!’” |
悠悠荡荡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47卷:“若是悠悠荡荡,未有不入于邪僻。” |
悠游自在 | 鲁迅《书信集·致唐诃》:“我大约并没有先生们所豫想的悠游自在,所以复信的迟延,是往往不免的。” |
悠悠扬扬 | 明·郭勋《英烈传》第一回:“叮叮咚咚,悠悠扬扬,约有五十余人,进宫里来。” |
疏忽职守 | |
忽忽如狂 | 东汉·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 |
忽忽不乐 | 《史记 梁孝王世家》:“三十五年冬,复朝。上疏欲留,上弗许。归国,意勿勿不乐。” |
谬悠之说 |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两不傥。” |
悠闲自在 | 清·张贵胜《遗愁集·忠义》卷四:“此之谓从容就义也,死是何等事,乃能夫妇同心,又做得如此悠闲自在。” |
宛转悠扬 | 鲁迅《社戏》:“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 |
眇眇忽忽 | 汉·司马相如《子虚赋》:“眇眇忽忽,若神仙之仿佛。” |
悠然自得 | 《晋书 隐逸传 杨柯》:“常食粗饮水,衣褐缊袍,人不堪其忧,而柯悠然自得。” |
精神恍忽 | 《文选·宋玉〈神女赋〉》:“精神怳忽,若有所喜。” |
悠游自得 | 唐 房玄龄等《晋书 苻坚载记 附王猛》:“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是以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 |
悠然神往 | 钱杏邨《死去了的阿Q时代》:“读这一段,使我们悠然神往。” |
祸生于忽 | 汉·刘向《说苑·谈丛》:“福生于微,祸生于忽。日夜恐惧,唯恐不卒。” |
恤近忽远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8回:“绍恤近忽远,公虑无不周,此仁胜也。” |
倏来忽往 | 晋·潘岳《射雉赋》:“栎雌妒异,倏来忽往。” |
倏忽之间 | 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咸,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乎。” |
毫厘丝忽 | 《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我来时不知吃了多少苦楚,真个性命是毫厘丝忽上挣来的。” |
瞻前忽后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
忽隐忽现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8回:“只见里面轻云冉冉,薄雾漫漫,远峰忽隐忽现,疏林旋露旋藏。” |
忽冷忽热 | 鲁迅《而已集 读书杂谈》:“研究是要用理智,要冷静的,而创作须情感,至少总得发点热,于是忽冷忽热,弄得头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