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堪以告慰堪以告慰的故事

堪以告慰的成语故事


拼音kān yǐ gào wèi

基本解释堪:能,可以。可以感到或给予一些安慰。

出处魏巍《我们唾弃那种中国人》第二章:“近年来,我对此每每撰文加以表述,并获海内外广大读者的赞同和好评,堪以告慰。”


暂未找到成语堪以告慰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堪以告慰)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以当十《战国策 齐策一》:“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史记 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一以当百清·李渔《比目鱼》第十四回:“楚玉也自领全军杀将前去。及至两不相对,真个人强马壮,一以当百。杀得那些山贼,抱头而窜。”
一以贯之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一言以蔽唐·刘子玄《论史上萧至忠书》:“凡此不可,其流实多,一言以蔽,三隅自反。”
一言以蔽之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丁宁告戒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6回:“吾累次丁宁告戒:街亭是吾根本。汝以全家之命,领此重任。”
三告投杼《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三求四告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0回:“嫌我不好,谁叫你们瞎了眼,三求四告的,跑了我们家做甚么去了?”
上求下告《朱子语类辑略》第七卷:“不自反躬穷究,只管上求下告,问他讨禅,被他恣意相簿。”
不以一眚掩大德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不以为奇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3回:“而且老太太时常提问案件,大家亦都见惯,不以为奇。”
不以为意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秦太上君寺》:“临淄官徒有在京邑,闻怀砖慕势,咸共耻之,唯崔孝忠一人不以为意。”
不以为然宋 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
不以为耻《邓析子 转辞》:“今挂劓不以为耻,斯队之所以乱多治少也。”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不以人废言春秋 孔子《论语 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战国 邹 孟轲《孟子 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不以词害意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8回:“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不以辞害志战国 邹 孟轲《孟子 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不可以道里计章炳麟《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最有学问的人,就是周秦诸子,比那日本的物茂卿、太宰纯辈,就相去不可以道里计了。”
不可告人清 陈梦雷《闲止书堂集钞》:“其于不可告人之隐,犹未忍宣之于众也。”
不堪一击王安忆《命运交响曲》:“我太响,心里却在大声地嚷:你的想法太不堪一击了!”
不堪入目清 李汝珍《镜花缘》:“酒保陪笑道:‘此数肴也,以先生视之,固不堪入目矣。’”
不堪入耳明 李开先《市井艳词序》:“哗于市井,虽儿女子初学言者,亦知歌之。但淫艳亵狎,不堪入耳。”
不堪其忧《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不堪回首南唐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