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é guān bó dài
基本解释峨:高;博:宽阔。高高的帽子;宽宽的衣带。后比喻穿着礼服。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7回:“门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特来相探。”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时之冠 | 《晋书·王献之传》:“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虽闲居终日,容止不怠,风流为一时之冠。” |
一衣带水 | 《南史 陈纪下 后主》:“隋文帝谓仆射高颖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
不断如带 | 《新唐书 韩愈传赞》:“自晋汔隋,老佛显行,圣道不断如带。” |
不绝如带 | 《史记 袁盎晁错列传》:“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 |
不解衣带 | 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阳朔中,世父大将军凤病,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 |
仁言利博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三年》:“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 |
以冠补履 | 《汉书·贾谊论》:“履虽鲜不如于枕,冠虽敝不以苴履。” |
以点带面 | 竺可桢《一年来的综合考察》:“考虑全面布局,因此是点面结合,以点带面。” |
优孟衣冠 | 明 郑仲夔《耳新 立言》:“夫优孟衣冠,徒刻画于形似,终逊真神耳。” |
倒冠落佩 | 唐·杜牧《晚晴赋》:“倒冠落佩兮与世阔疏,敖敖兮真徇其愚而隐居者乎。” |
倒冠落珮 | |
兼收博采 | 宋·陆游《论选用西北士大夫札子》:“仁宗皇帝照知其弊,公听并观,兼收博采,无南北之异。” |
兼览博照 | 《后汉书·胡广传》:“君以兼览博照为德,臣以献可替否为忠。” |
冠上加冠 | 清 赵翼《陔馀丛考 成语》:“画蛇添足、冠上加冠,二皆陈轸说楚令尹昭阳之言。” |
冠上履下 | 《史记·儒林列传》:“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 |
冠冕堂皇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6回:“有一些老一辈人见他话说得冠冕堂皇,都说,某人虽有嗜好,尚还有自爱之心。” |
冠履倒施 | 明·李贽《<忠义水浒传>序》:“盖自宋室不竞,冠履倒施,大贤处下,不肖处上。” |
冠履倒易 | 《东观汉记 杨赐传》:“亡损沟壑,不见逮及,冠履倒易,陵谷代处。” |
冠履倒置 | 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第22卷:“明宗之于强藩已多所包容,不能制驭矣。至石晋尤甚,几有冠履倒置之势。” |
冠屦倒施 | 明·李贽《〈忠义水浒传〉序》:“盖自宋室不竞,冠屦倒施,大贤处下,不肖处上。” |
冠山戴粒 | 《文艺类聚》卷九七引《苻子》:“彼之冠山,何异乎我之戴粒也。” |
冠盖云集 | 欧阳山《三家巷》:“到的客人……简直是古语所谓冠盖云集,洋洋大观。” |
冠盖如云 | 东汉 班固《西都赋》:“英俊之域,绂冕所兴;冠盖如云,七相五公。” |
冠盖如市 |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五章:“有力官绅‘视为利薮,群思攘夺……门前冠盖如市’。” |
冠盖往来 |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4回:“长安城中,乃冠盖往来之地。” |
冠盖相属 |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准书》:“遣使冠盖相属于道,护之,下巴蜀粟以振之。” |
冠盖相望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四》:“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秦救不出。” |
冠绝一时 | 《晋书·刘聪载记》:“十王习击刺,猿臂善射,弯弓三百斤,膂力骁捷,冠绝一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