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án jǐng bìng zhǒng
基本解释见“延颈企踵”。
出处宋·王明清《挥薼后录》第四卷:“奈何都民朝夕思念,燃顶炼臂,延颈跂踵,以望御车之尘也?”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不旋踵 | 柳残阳《阎王梭》十七:“先是有开门声,不旋踵间,茅屋门被人拍的‘嘭嘭’响……”。 |
丰屋延灾 | |
举踵思慕 | 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举踵思慕,若怙旱之望雨。” |
举踵思望 |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盖闻中国至仁,德洋恩普……举踵思望,如怙旱之望雨。” |
义无旋踵 | 《晋书·温峤传》:“今之事势,义无旋踵,骑猛兽安可中下哉。” |
亡不旋踵 | 宋·苏辙《<元佑会计录>序》:“晋武帝削平吴蜀,任贤使能,容受直言,有明主之风,然而亡不旋踵。” |
交颈并头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回:“但见:扶肩搭背,交颈并头;纷纷不辨贤愚,扰扰难分贵贱。” |
企踵可待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符传》:“则萧、曹、周、韩之伦,何足不致,吴、邓、梁、窦之属,企踵可待。” |
伸头缩颈 | 清·翟灏《能人编·身体》:“豪门送物鹅伸颈,好客临门鳖缩头。” |
俛首系颈 | 汉·贾谊《过秦论》:“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 |
兵在其颈 | 《国语 周语中》:“兵在其颈,不可久矣。” |
兵已在颈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5回:“夷吾曰:‘此辈兵已在颈,尚欲累人耶?’” |
刎颈之交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
刎颈至交 | 清·遯庐《童子军·卖友》:“倘若将他首发,岂不是把那刎颈至交,做成一个负心贼子么?” |
却病延年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7回:“修真养性,服食导引,却病延年。” |
履穿踵决 | 《庄子 让王》:“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
延口残喘 | 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了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 |
延年益寿 | 战国 楚 宋玉《高唐赋》:“九窍通郁,精神察滞,延年益寿千万岁。” |
延津之合 | 清·余怀《板桥杂记·轶事》:“扫眉才子,慧业文人,时节因缘,不得不为‘延津之合’矣。” |
延津剑合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三卷:“方知两剑分而复合,以此变化而去也。至今人说因缘凑巧,多用‘延津剑合’故事。” |
延颈举踵 | 先秦 庄周《庄子 法箧》:“今遂至使民延颈举踵,曰:‘某所有贤者’,赢粮而趣之。” |
延颈企踵 | 汉·扬雄《剧秦美新》:“海外遐方,信延颈企踵,四面内向,喁喁如也。” |
延颈就缚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5回:“今者朝廷遣将军前来收捕,本合延颈就缚。但恐不能存命,因此负罪交锋,误犯虎威,敢乞恕罪。” |
延颈鹤望 | 《三国志·蜀书》:“今寇虏作害,民被荼毒,思汉之士,延颈鹤望。” |
开门延盗 | 清·魏源《筹海篇·议守上》:“所谓诱贼入内河者,谓兵炮地雷,水陆埋伏,如设阱以待虎,设罾以待鱼,必能制其死命,而后纵其入险,非开门延盗之谓也。” |
引领企踵 | 南朝·梁·萧统《大吕十二月》:“分手未遥,翘心且积,引领企踵,朝夕不忘。” |
引颈受戮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六回:“天兵到日,尚不引颈受戮,乃敢拒敌大兵。” |
引颈而望 | 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73首:“枚喜跃不已,学闲鸥引颈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