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hū lì yōng cái
基本解释樗栎:不成材的树木。比喻平庸无用的人。常用作谦词。
出处唐 杨炯《显川县令李公墓志铭》:“炯樗栎庸材,瓶筲小器,仰惟先支,叨雅契于金环;俯逮婚姻,荷深知于玉润。”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因材施教 | 《论语 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
栋梁之材 | 南朝 梁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庾子嵩目和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
材轻德薄 | 宋 朱熹《论臧否所部守臣状》:“熹委是材轻德薄,不足取信,岂复更敢臧否人物。” |
材雄德茂 | 唐 韩愈《送汴州监军俱文珍序》:“其监统中贵,必材雄德茂,荣耀宠光,能俯达人情,仰喻天意者,然后为之。” |
材优干济 | 《清史稿 高宗纪五》:“刘宗周、黄道周立朝守正,熊廷弼材优干济。” |
静言庸违 | 《尚书·尧典》:“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
砭庸针俗 | 清 龚炜《巢林笔谈 双忠寺碑文》:“其论足以扶教维风,其文足以砭庸针俗,卓识大力,一空当世作者。” |
一表人材 | 明·刘璋《飞花艳想》第一回:“友梅生得一表人材,美如冠玉,又且颖悟过人,做的文章,便篇篇锦绣,字字珠玑,十五岁上,就领了钱塘县学批首。” |
材能兼备 | 元 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王焕也空学的文武双全,培养得材能兼备。” |
将遇良材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四回:“两个就清风山下厮杀,真乃是棋逢敌手难藏幸,将遇良材好用功。” |
就地取材 | 《诗经 豳风 七月》:“蚕月条桑。”唐 孔颖达疏《十字注疏》:“条其桑而采之,谓斩条于地,就地采之也。” |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 《新唐书 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 |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 | 《新唐书 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 |
附庸风雅 | 清 吴趼人《情变》:“那班盐商明明是咸腌货色,却偏要附庸风雅,在扬州盖造了不少的花园。” |
晋用楚材 | 清 严复《<原富>按语》:“国之官事,晋用楚材,古今有之,而未闻监榷之政付之他国之吏者也。” |
材疏志大 | 宋·陆游《大风登城诗》:“材疏志大不自量,西家东家笑我狂。” |
怀材抱器 | 唐·封演《封氏闻见录·匦使》:“东曰延恩匦,怀材抱器,希于闻达者投之。” |
碌碌庸流 | 明·吾邱瑞《运甓记》:“遍观都下从事,皆碌碌庸流,琐琐凡辈。” |
大材小用 | 宋 陆游《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诗:“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 |
作育人材 | 《诗经·大雅·域朴》:“周王寿考,遐不作人?” |
靖言庸违 | 东汉 班固《汉书 王尊传》:“伤害阴阳,为国家忧,无承用诏书之意,靖言庸违,象龚滔天。” |
中庸之道 |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
庸中皎皎 |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洛水》:“上叹曰:‘卿庸中皎皎,铁中铮铮也。’” |
毋庸置疑 | 柯岗《逐鹿中原》第七章:“胜利仍操我手,这是毋庸置疑的。” |
反面教材 | 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发行《参考消息》以及出版其他反面教材,就是‘种牛痘’,增强干部和群众在政治上的免疫力。” |
无庸赘述 | |
材剧志大 | 《荀子 非十二子》:“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 |
朴斫之材 |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肤表或不可以论中,望貌或不可以核能,仲尼似丧家之狗,公旦类朴斫之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