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wén chǒng ruò jīng闻宠若惊 | 犹言受宠若惊。 | 南朝·梁·殷芸《小说》第二卷:“恐泊泥以浊白水,飘尘以乱清风,是以承命倾筐,闻宠若惊。” |
píng shēng bù zuò kuī xīn shì,yè bàn qiāo mén bù chī jīng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 | 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 鲁迅《天花的蔷薇》:“‘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乙校不自心虚,怎能给恐吓呢?” |
guǐ kū shén jīng鬼哭神惊 | 形容极度惊恐。 | 《水浒传》第七十回:“张清带住枪杆,去锦袋中摸出一石子。手起处真似流星掣电,石子来吓得鬼哭神惊。” |
jīng gōng zhī niǎo惊弓之鸟 |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一点情况就惶恐不安。也作“伤弓之鸟”。 | 《晋书 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
zǒu yǐn jīng shé走蚓惊蛇 | 蚓:蚯蚓。跑着的蚯蚓,惊走的蛇。形容矫健迅捷的笔势。 | 元·汤式《一枝花·赠明时秀》套曲:“锦绣额赠新题走蚓惊蛇,丹青帧摸巧样回莺舞鹤。” |
hǎi bō bù jīng海波不惊 | 惊:震动。比喻平安无事。 | 唐·李庾《东都赋》:“开元太平,海波不惊,乃驾神都,东人夸荣。” |
gǔ chàn ròu jīng骨颤肉惊 | 颤:发抖。形容惊恐万状。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7回:“却说王甫在麦城中,骨颤肉惊。” |
láng gù qiān jīng狼顾麕惊 | 比喻惊恐万状。 | |
gǒu fèi bù jīng狗吠不惊 | 吠:狗叫声。狗偶尔的叫声不会引起惊慌。形容社会太平安定。 | 《后汉书·岑熙传》:“(熙)迁魏郡太守,……视事二年,舆人歌之曰:‘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有蟊贼,岑君遏之;狗吠不惊,足下生氂。’” |
yī zuò jìn jīng一坐尽惊 | 谓满座皆惊服。 |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
dà chī yī jīng大吃一惊 | 形容非常吃惊。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8卷:“则一张那员外大吃一惊,回身便走,来到后边,望后倒了。” |
niǎo jīng yú kuì鸟惊鱼溃 | 溃:溃散。象鸟惊飞,象鱼溃散而逃。形容军队因受惊扰而乱纷纷地四下溃散。 | 《隋书 杨玄感传论》:“民为凋尽,徭戍无期,率土之心,鸟惊鱼溃。” |
jīng kǒng wàn zhuàng惊恐万状 | 万状:各种样子。惊慌恐惧得表现出各种形态。形容惊慌恐惧到了极点。 | 宋 陈亮《谢杨解元启》:“忧患百罹而未艾,惊惶万状而莫支。” |
diào dǎn jīng xīn吊胆惊心 | 犹言吊胆提心。 | 《说唐》第八回:“众将进前射箭,射中的磨旗擂鼓,不中的吊胆惊心。” |
jīng shé rù cǎo惊蛇入草 | 形容草书写得矫健而活泼。 | 唐 韦续《书诀墨薮》:“作一牵如百岁枯藤,作一放纵如惊蛇入草。” |
miào yǔ jīng rén妙语惊人 | 妙语:有深意或动听的语言。绝妙动听的语言令人吃惊。 | |
shòu chǒng ruò jīng受宠若惊 | 宠:赏识。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 | 宋 欧阳修《辞特转吏部侍郎表》:“受宠若惊,况被非常之命,事君无隐,敢倾至恳之诚。” |
yú jīng niǎo sàn鱼惊鸟散 | 见“鱼溃鸟散”。 | 《陈书·高祖纪上》:“公以国盗边警,知无不为,恤是同盟,诛其丑类,莫不鱼惊鸟散,面缚头悬。” |
jīng tiān dì,qì guǐ shén惊天地,泣鬼神 | 使天地为之震惊,使鬼神为之哭泣。 | 清 汪琬《烈妇周氏墓表》:“然则匹妇虽微,及其精诚所激,往往动天地,泣鬼神,何可忽也?” |
jīng xīn dào dǎn惊心悼胆 | 悼:战栗。形容恐惧到极点。 | 清 章炳麟《新方言 释言》上卷:“今人言惧,犹曰惊心悼胆。” |
fèn fēng jīng làng愤风惊浪 | 狂风骇浪。 | 《南史·梁纪中·武帝下》:“[武帝]便投劾星弛,不复寝食,倍道就路,愤风惊浪,不暂停止。” |
jīng shī dòng zhòng惊师动众 | 比喻惊动很多人来做一件事。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只怕燕窝我们家里还有,与你送几两。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师动众的。” |
jīng jiàn hài wén惊见骇闻 | 见“惊耳骇目”。 | 清·刘大櫆《与王君书》:“以故凡厥所有,皆与世龃龉,只可自娱,不堪共质。间尝出以示人,惊见骇闻,非怒则笑。” |
jīng xīn pò dǎn惊心破胆 | 谓内心十分震惊、恐惧。 | 汉·王符《潜夫论·三式》:“故凡欲变风改俗者,其行赏罚也,必使是惊心破胆,民乃易视。” |
jīng qún dòng zhòng惊群动众 | 见“惊师动众”。 | 明·袁宏道《与黄平倩书》:“凡事只平常去,不必惊群动众。” |
dǎn sàng hún jīng胆丧魂惊 | 同“胆裂魂飞”。 | 《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任你铜筋铁骨的好汉,到此也胆丧魂惊,不知断送了多少忠臣义士!” |
yòu jīng yòu xǐ又惊又喜 | 既惊讶又高兴。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7回:“忽闻有人唤他,强展星眸,一见是宝玉,又惊又喜,又悲又痛,忙一把死攥住他的手。” |
jīng cái fēng yì惊才风逸 | 指惊人的才华像风飘逸。 |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辨骚》:“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 |
ròu tiào shén jīng肉跳神惊 | 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同“肉跳心惊”。 | 老舍《神拳》第三幕:“知县肉跳神惊坐立不安。” |
hè yuàn yuán jīng鹤怨猿惊 | 形容对官场厌倦,有意归隐的心情。 | 宋·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词:“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 |
dǎn zhàn xīn jīng胆战心惊 | 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 元 郑光祖《刍梅香》第三折:“见他时胆战心惊,把似你无人处休眠思梦想。” |
dǎ cǎo shé jīng打草蛇惊 | 见“打草惊蛇”。 | 《景德传灯录·省念禅师》:“问:‘四众围观,师说何法?’师曰:‘打草蛇惊’” |
jīng hún sàng pò惊魂丧魄 | 形容十分恐惧。 | 明·李贽《四书评·论语·季氏》:“使季孙闻之,不惊魂丧魄也哉!” |
dǎn jīng xīn zhàn胆惊心战 | 惊:惊惧,害怕;战: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 明·陆采《怀香记·索香看墙》:“可怜平地风波变,天那好苦,霎时间胆惊心战。” |
piān ruò jīn hóng翩若惊鸿 | 翩:轻快;轻盈。轻快得像惊飞的鸿雁;形容姿态轻盈。 | 三国 魏 曹植《洛神赋》:“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
dà jīng shī sè大惊失色 | 色:神色。大为吃惊;脸色失常。形容极度惊恐。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色,帝大惊失色。” |
dān jīng rěn pà担惊忍怕 | 担心害怕。指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 | 元 无名氏《盆儿鬼》第一折:“做买卖的担惊忍怕,眼见得疏林老树噪昏鸦。” |
yuán jīng hè yuàn猿惊鹤怨 | 猿猴惊恐,鹤哀怨。形容凄凉悲哀的气氛。多指因战乱,人死于战场而造成的。亦作“猿悲鹤怨”、“鹤怒猿啼”。 | 宋·王阮《秋日寄舍弟》诗:“猿惊鹤怨草三尺,楚尾吴头天一方。” |
dǎ yā jīng yuān yāng打鸭惊鸳鸯 | 比喻打甲惊乙。也比喻株连无罪的人。 | 宋 梅尧臣《打鸭》诗:“莫打鸭,打鸭惊鸳鸯。鸳鸯新自南池落,不比孤洲老秃鸧。” |
jīng shì hài sú惊世骇俗 | 世、俗:指一般人。使一般人感到惊骇。 | 明 刘基《贾性之市德斋记》:“是皆为惊世骇俗,而有害于道。” |
jīng xīn chǐ pò惊心褫魄 | 见“惊心丧魄”。 | 明·焦竑《焦氏笔乘·支谈下》:“世方惊心褫魄,我独燕处超然。” |
jī quǎn bù jīng鸡犬不惊 | 连鸡狗都没受到惊扰。形容行军纪律严明;也指相安无事。 | 宋 彭龟年《寿张京甲十首(其八)》:“翁见一笑大欢足,鸡犬不惊仁意多。” |
jiǎo ruò jīng lóng矫若惊龙 | 矫:强劲。强劲得像惊龙一样。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 | 《晋书 王羲之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
xū jīng yī cháng虚惊一场 | 指事后才知道是不必要的惊慌。 | 王朔《痴人》:“我坚信我会被稠密的气流托住,托不住也会在坠落过程中倏地醒来,在床上虚惊一场。” |
jīng xīn sàng pò惊心丧魄 | 亦作“惊心褫魄”。形容十分恐惧。 | 清·唐甄《潜书·远谏》:“诵吾之言,有不惊心丧魄、手战股栗者,非君也。” |
dān jīng shòu pà耽惊受怕 | 担受惊吓。 | 元 刘致《端正好 上高监司》:“受官差在旅途,耽惊受怕过朝暮,受了五十四站风波苦。” |
jīng huáng wú cuò惊惶无措 | 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幺办才好。 | 《北齐书 元晖业传》:“(元)孝友临刑,惊慌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
xīn jīng dǎn chàn心惊胆颤 | 见“心惊胆战”。 | 《秦并六国平话》上卷:“城前发喊,惊得赵王心惊胆颤,文武诸将仓皇无计。” |
dān jīng shòu pà担惊受怕 | 惊:惊恐。担受惊恐、害怕。 | 元 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俺出门红月乍平西,归时犹未夕阳低,怎教俺担惊受怕着昏迷。” |
fēng chén zhī jīng风尘之惊 | 风尘:战乱。战乱发生的警报。 | 王闿运《振威将军张威墓志铭》:“归葬时,东夷有风尘之惊,廷臣喧嚣,仓黄促战。” |
chǒng rǔ ruò jīng宠辱若惊 | 无论受宠、受辱,心里都要振动。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 | 先秦 李耳《老子》:“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
jīng hún shè pò惊魂摄魄 | 见“惊魂夺魄”。 | 《花城》1981年第1期:“为了探索生命的奥秘,科学家们正付出艰辛的劳动和经历着惊魂摄魄的斗争。” |
chī jīng shòu pà吃惊受怕 | 受惊骇。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2回:“老父惊恐,宋江做了不孝之子,负累了父亲吃惊受怕。” |
jīng hún duó pò惊魂夺魄 |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 老舍《四世同堂》:“当一个文化熟到了稀烂的时候,人们会麻木不仁的把惊魂夺魄的事情与刺激放在一旁,而专意到吃喝拉撒中的小节目上去。” |
gǒu fèi zhī jīng狗吠之惊 | 谓小惊忧。 |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今中国无狗吠之惊,而外累于远方之备。” |
xuàn mù jīng xīn眩目惊心 | 使人眼花心惊。 | 宋刘氏《重修文宣王庙记》:“增华崇丽,眩止惊心。” |
jīng xīn hài shén惊心骇神 | 谓内心感到十分震惊。 | 《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须达闻说,惊心骇神,渴仰之情,不离心腑。” |
dǎn jīng xīn chàn胆惊心颤 | 惊:惊惧,害怕;颤: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 金·王吉昌《永遇乐》词:“知剑刚锋,百魔剿退,胆惊心颤。” |
yī zuò jiē jīng一座皆惊 | 在座的人都感到惊奇。 |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
niǎo jīng yú hài鸟惊鱼骇 | 像鸟、鱼那种受惊的样子。 | 明·张居正《答蜀中开府谭二华书》:“其民犷悍易动,大抵绥之则靖,扰之则乱,怠则顿网诡衔,急则鸟惊鱼骇。” |
jīng tāo jù làng惊涛巨浪 | 同“惊涛骇浪”。 | 清·李调元《大风渡黄河歌》:“我闻黄河天上来,惊涛巨浪相喧豗。” |
jīng shì jué sú惊世绝俗 | 谓卓绝特异,使世人震动。 | 宋·苏轼《王元之画像赞》:“公之所为,必将惊世绝俗,使斗筲穿窬之流心破胆裂。” |
jīng xīn bēi pò惊心悲魄 | 谓使人心中震动和悲哀。 | 《宋书·周朗传》:“是杀人之日有数途,生人之岁无一理,不知复百年间,将尽以草木为世邪,此最是惊心悲魄恸哭太息者。” |
dān jīng shòu kǒng担惊受恐 | 见“担惊忍怕”。 | 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为兵戈担惊受恐。” |
jīng xǐ ruò kuáng惊喜欲狂 | 既惊又喜,高兴得都要发疯了。形容喜出望外,过于兴奋的情壮。 | 宋·洪迈《夷坚志·乙志卷九·胡氏子》:“胡惊喜欲狂,即与偕入室,夜分乃去。” |
zì xiāng jīng rǎo自相惊忧 | 自己人互相惊动扰乱,造成不安。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七年》:“郑人相惊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则皆走,不知所往。” |
jīng xīn diào dǎn惊心掉胆 | 惊:惊吓;掉:恐惧,战栗。形容十分害怕或担心。 | 章炳麟《新方言·释言》:“今人言惧犹曰惊心掉胆。” |
jīng xīn cǎn mù惊心惨目 | 眼见之后内心震动,感到悲惨。 | 清·俞蛟《梦厂杂著·春明丛说·人骨箸记》:“骷髅累累,杂骨如竹头木屑,堆置墙角如阜……不禁惊心惨目。” |
shī jīng dǎo guài失惊倒怪 | 犹失惊打怪。惊恐;慌张。 | 《天花雨》第十四回:“回家方稀奇事,失惊倒怪落三魂。” |
dǎ cǎo jīng shé打草惊蛇 | 打草时惊动伏在草中的蛇。原比喻惩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击惩处;使乙感到惊慌。后多比喻行动不慎不严密而惊动对方。 | 宋 郑文宝《南唐近事》:“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为好事者口实焉。” |
jīng cái jué yàn惊才绝艳 | 见“惊才绝艳”。 | 清·王晫《今世说·企羡》:“彭羡门惊才绝艳,词家推为独步。”清·梁章钜《浪迹丛谈·刘英初编修》:“英初本惊才绝艳,而近作大不如前,同人比之江郎才尽。” |
dǎ yā jīng yuān打鸭惊鸳 | 见“打鸭惊鸳鸯”。 | 明·梅鼎祚《昆化奴》第二折:“我不是要害你性命也,则怕打鸭惊鸳,打草惊蛇。” |
yī zuò jìn jīng一座尽惊 | 座:指在座的人。在座的人都感到惊奇。 |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少君及言与人大夫游猎处,老人为儿时识其家处,一座尽惊。” |
jīng shén pò dǎn惊神破胆 | 形容极其恐惧。 | 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上:“凡所书判,或是卒然,故趋事皆惊神破胆矣。” |
hài mù jīng xīn骇目惊心 | 使人见到非常震惊。 |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修鳞》:“平地水深数丈,树头牵夫藻荇,舵尾压于楼台,骇目惊心,声如万马。” |
jīng hún luò pò惊魂落魄 | 同“惊魂丧魄”。 |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23章:“左昆山久历戎行,也知道胜败乃兵家常事,断不会因吃了一次败仗就惊魂落魄,不敢再战。” |
jīng huáng shī cuò惊皇失措 | 同“惊惶失措”。 | |
jīng shén qì guǐ惊神泣鬼 | 形容震动很大,十分感人。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文事》:“惊神泣鬼,皆言词赋之雄豪;遏云绕梁,原是歌耷之嘹亮。” |
jīng hóng yàn yǐng惊鸿艳影 | 惊鸿:轻捷飞起的鸿雁。形容女子轻盈艳丽的身影。多就远望而言。 | 清·王韬《鹃红女史》:“遥见楼头有一女子凭栏临波凝睇,素妆淡服,丰神绝世,惊鸿艳影,湖水皆香。” |
shén sè bù jīng神色不惊 | 神色:神情。神情显得没有受到惊动而十分镇定。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灵》卷十:“和尚当时被节度使抛向水中,神色不动,如今何得恁么地?” |
xīn jīng dǎn zhàn心惊胆战 | 形容内心极度惊惧恐慌。战:发抖。 | 元 无名氏《萨真人夜断碧桃花》第三折:“一个个气昂昂性儿不善,他每都叫吼捋袖揎拳,走的我腿又酸又软,不由我不心惊胆战。” |
dòng pǔ yú jīng冻浦鱼惊 | 指晋王祥卧冰求鲤事。《晋书·王祥传》:“王祥字休征,琅邪临沂人……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后因以“冻浦鱼惊”为孝亲之典。 | 《晋书·王祥传》:“王祥字休徵,琅邪临沂人……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
jīng ěr hài mù惊耳骇目 | 耳闻目见后内心震惊。 | 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须臾,云晦雷发,惊耳骇目。” |
jīng fēng hài làng惊风骇浪 | 喻使世俗震动、极不寻常。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据地保那张报单,五路通详上去,奉到宪批,批了‘如详办理’四个大字,把一桩惊风骇浪的大案,办得来云过天空!” |
xīn jīng dǎn shè心惊胆慑 | 慑:恐惧。指人内心惊惧害怕。 | 《敦煌变文集·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怀中履孝,道广德新,合力义亏,仁者心惊胆慑。” |
dǎn pò xīn jīng胆破心惊 | 形容非常害怕。 | 明·郭勋《英烈传》第四回:“猛抬头,人人自胆破心惊!钟声半彻云霄,舞动起多少回鸾翔凤。” |
láng gù jūn jīng狼顾麇惊 | 狼顾:狼行走时常回头后顾,比喻后顾之忧;麇:獐子。比喻惊恐万状。 | 《新唐书·岑文本传》:“大王诚纵兵剽系,恐江岭以南,向化心沮,狼顾麇惊。” |
jīng yuán tuō tù惊猿脱兔 | 如受惊的猿猴、脱逃的兔子。形容迅速奔逃。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还亏得苗子的脚底板厚,不怕巉岩荆棘,就如惊猿脱兔,漫山越岭的逃散了。” |
yǔ bù jīng rén sǐ bù xiū语不惊人死不休 | 语:言语。形容作诗或写文章极力追求寻觅惊人的佳句。 | 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
shī jīng dǎ guài失惊打怪 | 形容神色慌张或动作忙乱。也指大惊小怪。 | 宋 洪迈《夷坚三志已 善谑诗词》:“后人多少继遗踪,到我便失惊打怪。” |
ròu chàn xīn jīng肉颤心惊 | 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同“肉跳心惊”。 | 《三国演义》第九回:“吾近日肉颤心惊,恐非吉兆。” |
dòng dì jīng tiān动地惊天 | 惊:惊动;动:震撼。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 唐 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
bù míng zé yǐ,yī míng jīng rén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 鸣;鸟叫。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 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
yī jīng fēi xiǎo一惊非小 | 受到的惊恐不小。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56回:“灯笼灭了,包袱也不见了,这一惊非小。” |
yǎn tiào xīn jīng眼跳心惊 | 眼皮跳动,内心惊恐。形容感到不安、害怕。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5卷:“好生奇怪,吓得眼跳心惊,把个舌头伸出,半晌还缩不进去。” |
jīng fēng chě huǒ惊风扯火 | 形容大惊小怪,自相惊扰。 | 沙汀《在祠堂里》:“总是惊风扯火的!请问,搜查也搜查了,他还会把那个抓起来去枪毙么?不会的。” |
xīn jīng dǎn sàng心惊胆丧 | 内心惊惧害怕。 | 明·张四维《双烈记·寇逸》:“忽听喊声来,心惊胆丧,急急奔离天罗地网。” |
dà jīng xiǎo guài大惊小怪 | 指对不足为奇的事情过分惊讶、奇怪。 | 宋 朱熹《答林择之书》:“要须把此事来做一平常事看,朴实头做将去,久之自然见效,不必如此大惊小怪,起模画样也。” |
jīng huáng wàn zhuàng惊惶万状 | 惊惶:害怕;万状:各种样子,表示程度极深。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 宋 陈亮《谢杨解元启》:“忧患百罹而未艾,惊惶万状而莫支。” |
chù mù jīng xīn触目惊心 | 触目:眼睛看到;惊:震惊。眼睛看到;内心感到吃惊。形容事态严重;令人震惊。也作“怵目惊心”、“惊心怵目”。 | 清 林则徐《颁发禁烟治罪新例告示》:“尔等更当触目惊心,如再观望迁延,以身试法,则是孽由自作,死有余辜,毋谓言之不早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