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tú gē yì sòng涂歌邑诵 | 路途邑里的人全都歌诵。形容国泰民安、百姓欢乐的景象。 | 南朝·宋·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增类帝之宫,饬礼神之馆,涂歌邑诵,以望属车之尘者久矣。” |
jiā xián hù sòng家弦户诵 | 弦:弦歌;用琴瑟伴奏来吟诵。家家吟唱;户户诵读。形容好的诗文家家传诵;尽人皆知。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郭生》:“时叶、缪诸公稿,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 |
jiā chuán hù sòng家传户诵 | 家家户户传习诵读。 | 明·沈德符《野获编·词曲·填词名手》:“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
jiā chuán rén sòng家传人诵 | 家家户户传习诵读。 | 宋 杨万里《章贡道院记》:“斯言一出,十邑之民,以手加额,家传人诵。” |
xún sòng xí chuán循诵习传 | ①谓习惯于读死书、传旧闻。②谓诵习。 | 东汉·班固《汉书·司马相如传》:“且夫贤君之践位也,岂特委琐握龊,拘文牵俗,循诵习传,当世取说云尔。” |
zhòu gēng yè sòng昼耕夜诵 | 白天耕种;夜晚读书。形容在艰苦的环境中抓紧时间学习。诵:读书。 | 北齐 魏收《魏书 崔光传》:“家贫好学,昼耕夜诵,佣书以养父母。” |
chūn sòng xià xián春诵夏弦 | 指应按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 | 西汉 戴圣《礼记 文王世子》:“春诵夏弦,大师诏之。” |
chù mù chéng sòng触目成诵 | 成诵:能背诵。看上一眼就能背下来。形容记忆力强。 | 唐 姚思廉《陈书 陆瑜传》:“论其博综子史,谙究儒墨,经耳无遗,触目成诵。 |
fěng dé sòng gōng讽德诵功 | 赞美、颂扬功德。 | 汉·焦赣《易林·节之革》:“讽德诵功,周美盛隆,奭旦辅成,光济冲人。” |
chuán sòng bù jué传诵不绝 | 传:流传;诵:诵读。指流传后世被长期诵读。 | 穆欣《南线巡回·又照秦淮一叶枫》:“那篇数百年来传诵不绝的《正气歌》,博得广大人民的热爱和尊敬。” |
kǒu sòng xīn wéi口诵心维 | 口里念诵,心里思考。 | 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内监·纪述内臣》:“谓内书堂进世则所进,与《忠鉴录》同立课程,使其口诵心维,可以迁善改过。” |
kǒu sòng xīn wéi口诵心惟 | 诵:朗读;惟:思考。口中朗诵,心里思考。 | 明 王守仁《传习录》中卷:“讽诵之际,务令专心一志,口诵心惟。” |
guò mù chéng sòng过目成诵 | 只要看一遍就能背诵。形容记忆力极强。 | 《宋史 刘恕传》:“恕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 |
ěr wén zé sòng耳闻则诵 | 听过就能背出来。形容记忆力强。 | 《晋书·苻融载记》:“融聪辩明慧,下笔成章,至于谈玄论道,虽道安无以出之。耳闻则诵,过目不忘,时人拟之王粲。” |
chēng gōng sòng dé称功诵德 | 称:称道;功:功绩;德:德行。颂扬功绩和德行。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卷:“但凡下人,肚肠极是窄狭,得了须微之利,便极口称功诵德,欢声溢耳。” |
yú rén zhī sòng舆人之诵 | 舆人:众人;诵:陈述。指众人的议论。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听舆人之诵。” |
chuán sòng yī shí传诵一时 | 诵:称诵、传述。在某一个时期内,人们到处传述。 | 鲁迅《洋服的没落》:“这故事颇为传诵一时……不过其中是带一点反对革命的意味的。” |
rì sòng wǔ chē日诵五车 | 一天诵读好多书。五车,形容书多。 | 宋·朱熹《答陈师德书》:“不然,则虽广求博取,日诵五车,亦奚益于学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