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yí zān duò lǚ遗簪堕履 | 同“遗簪坠屦”。 | 唐·张说《让右丞相第二表》:“臣幸沐遗簪堕履之恩,好生养志之德。”唐·罗隐《得宣州窦尚书书因投寄》诗之二:“遗簪堕履应留念,门客如今只下僚。” |
yí ēn yú liè遗恩余烈 | 前人遗留下的恩德功业。 | 《后汉书 王昌刘永传论》:“观更始之际,刘氏之遗恩余烈,英雄岂能抗之哉!” |
dào bù jǔ yí道不举遗 | 同“道不拾遗”。 | 《新唐书·阚祾传》:“部兵皆群盗,横相侵牟,祾案罪杀之,虽亲故无脱者,至道不举遗。” |
yǎng yōng yí huàn养痈遗患 | 痈:毒疮;患:祸害。生了毒疮不去医治;给自己酿成祸害。比喻对坏人、坏事姑息宽容;结果自己遭殃。也作“养痈遗害”、“养痈成患”。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槐西杂志一》:“博善化之虚名,溃败决裂乃至此,养痈贻患,我之谓也夫。” |
yí shēng zhuì xù遗声坠绪 | 指行将绝灭的诗歌创作传统。 | 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卷一:“我朝唯纳兰公子,深入北宋唐奥。遗声坠绪,二百年后,乃为足下拾得,是何神术,钦佩钦佩!” |
yí fēng yú liè遗风余烈 | 遗风:前人遗留下来的风尚。余烈:前人的功业。前人流传下来的功业和风尚。亦作“余业遗烈”、“遗风余韵”。 | 《汉书·礼乐志》:“夫乐本情性,浃肌肤而臧骨髓,虽经乎千载,其遗风余烈尚犹不绝。”《晋书·刘颂传》:“如或当身之政,遗风余烈不及后嗣。” |
yí huá fǎn zhì遗华反质 | 谓舍弃浮华而返归朴质。 | 《文选·陆云〈大将军宴会被命做诗〉》:“颓纲既振,品物咸秩。神道见素,遗华反质。”李善注:“华谓采章,质谓淳朴也。遗,弃也。” |
dù jiǎn yí biān蠹简遗编 | 泛指残存的书籍。 | 唐 罗隐《咏史》:“蠹简遗编试一寻,寂寥前事似如今。” |
yí fēng yú xí遗风馀习 | 见“遗风馀俗”。 | |
yí fēn yú róng遗芬余荣 | 比喻前人留下的盛德美名和功烈业绩。 | 《宋书 礼志三》:“爰洎姬汉,风流尚存,遗芬余荣,绵映纪纬。” |
dào bù duō yí道不掇遗 | 同“道不拾遗”。 | 《新唐书·东夷传·高丽》:“降、败、杀人及剽动者斩,盗者十倍取偿,杀牛马者没为奴婢,故道不掇遗。” |
cè wú yí suàn策无遗算 | 策:计谋,策划;算:计划,筹谋。所出的谋略周密准确,没有遗漏失算之处。 | 《北齐书 幼主纪》:“以策无遗算,乃益骄纵。” |
yí xùn yú fēng遗训余风 |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教化。 | 《宋书 明帝纪论》:“圣人立法垂制,所以必称先王,盖由遗训余风,足以贻之来世也。” |
yí hèn qiān gǔ遗恨千古 | 千古:指时间久远。遗留下的怨恨永远存在下去。 | 清 徐瑶《太恨生传》:“且生与女相爱怜若此,而卒不相遇,真堪遗恨千古。” |
yí hèn zhōng tiān遗恨终天 | 谓终身感到悔恨。 | 佩蘅子《吴江雪》第十六回:“则我之身虽死犹幸,他日殉节,庶有名目。但恐辱抹爹娘,害他涉险,计不出此,遗恨终天矣!” |
móu wú yí cè谋无遗策 | 谓谋划时没有遗漏的计策。形容谋划周密。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钟会传》:“蜀之豪帅,面缚归命,谋无遗策,举无废功。” |
yí huò wú qióng遗祸无穷 | 谓留下祸害没有穷尽。 | 宋·张元幹《跋〈了堂先生文集〉》:“已而子婿兄弟表里祖述,遗祸无穷。” |
yí biān zhuì jiǎn遗编坠简 | 同“遗编断简”。 | 金·元好问《入济源寓舍》诗:“遗编坠简文章烂,粝食粗衣岁月长。” |
yí shì yuè sú遗世越俗 | 超脱世俗。 | 三国·魏·曹植《七启》:“亦将有才人妙妓,遗世越俗,扬《北里》之流声,绍《阳阿》之妙曲。” |
yí dà tóu jiān遗大投艰 | 遗、投:交给。指交给重大艰难的任务。 | 《尚书·大浩》:“予造天役,遗大投艰于朕身。” |
liú fēng yí liè流风遗烈 | 流风:遗风;烈:功绩,功业。指前辈流传下来的风尚和功业。 | 宋·苏轼《凫绎先生文集叙》:“后生不复见其流风遗烈,是以日趋于智巧便佞而莫之止。” |
yí huì yú zé遗惠馀泽 | 前人留下的恩惠德泽。 | |
yí fāng yú liè遗芳余烈 | 比喻前人留下的盛德美名和功烈业绩。 | 南朝 宋 傅亮《为宋公修楚元王墓教》:“遗芳余烈,奋乎百世。” |
wáng shǐ yí zú亡矢遗镞 | 损失箭和箭头。比喻军事上的细微损失。 | 汉·贾谊《过秦论》:“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
yí chòu wú qióng遗臭无穷 | 谓坏名声永远流传下去,而无穷尽之日。 | 金·元好问《即事》诗:“燃脐易尽嗟何及,遗臭无穷古未闻。” |
yú yè yí liè余业遗烈 | 遗留下来的事业与功绩。《战国策·刘向书录》:“及春秋时,已四五百载矣,然其余业遗烈,流而未灭。” | 《战国策·刘向书录》:“及春秋时,已四五百载矣,然其余业遗烈,流而未灭。” |
bù yí yú lì不遗馀力 | 指毫无保留地使出全部力量。 | 《战国策 赵策三》:“秦不遗馀力矣,必且破赵军。” |
yí fēng yú jiào遗风余教 |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教化。 | 宋 叶適《金坛县重建学记》:“京口常为江南必争之地,其人以智诈勇力擅名于时,而古人遗风余教无闻焉,何也?” |
bǔ guò shí yí补过拾遗 | 拾遗:纠正帝王的过失。填补、纠正帝王的过失。也指匡正、改掉自己的过失、缺点。 | 《汉书 汲黯传》:“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 |
yí fēng yú xiàng遗风馀象 |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和法式。 | |
yí fēng yú xiàng遗风余象 |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和法式。 | 宋 司马光《投壶新格》:“古者壶矢之制,揖让之容,今虽阙焉,然其遗风余象犹仿佛也。” |
cāng hǎi yí zhū沧海遗珠 | 大海里的珍珠被采珠人所遗漏。比喻埋没人才或被埋没的人才。 | 《新唐书 狄仁杰传》:“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
shǒu zé zhī yí手泽之遗 | 手泽:为手汗所沾润。指先人遗物。 | 《礼记 玉藻》:“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手泽存焉尔。” |
yí fēng yú zé遗风余泽 | 前人遗留下来的风教和德泽。 | 《宣和书谱 张彦远》:“此其遗风余泽,沾馥后人者特非一日。” |
yì yú shí yí易于拾遗 | 犹易如反掌。 | 晋·陆机《五等诸侯论》:“新都袭汉,易于拾遗也。” |
yí hài wú qióng遗害无穷 | 留下无穷的祸患。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51回:“可见为人切忌不可取那娼妇,不止丧了家私,还要污了名节,遗害无穷。” |
yuè fán yí shì越凡遗世 | 超越凡俗,脱离世俗社会。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7卷:“每进一卮,侍女们八音齐奏,音调清和,令人有越凡遗世之想。” |
náng kuò wú yí囊括无遗 | 囊括:把全部包罗在内。指完全包罗在内,无所遗漏。 | 明·冯惟敏《仙桂引》:“喜则喜空洞能容,为则为囊括无遗。” |
nìng yí wù làn宁遗勿滥 | 宁:宁可;遗:遗漏;勿:不要;滥:过多。宁愿遗漏,也不要降低标准,一味求多。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5回:“阅起文来岂有不宁遗勿滥之理。” |
jǔ wú yí suàn举无遗算 | 举:提出;算:计谋、办法。提出的计谋没有失算的。形容足智多谋。 | 《晋书·袁蠸传》:“智者了于胸心,然后举无遗算耳。” |
shí duō wú yí拾掇无遗 | 拾取得干干净净,没有一点遗留。拾掇:采检,拾取。 | |
xiǎo xué ér dà yí小学而大遗 | 小:指不知句读;大:指不解疑难问题;而:转折连词,可是;遗:弃。小的方面则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 | 唐·韩愈《师说》:“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yí xiū yú liè遗休余烈 | 比喻前人留下的盛德美名和功烈业绩。同“遗芳余烈”。 | 宋 欧阳修《尊皇太后册文》:“洪惟有宋,受命造邦,百年四圣,而小子获承之,以继我仁考之遗休余烈。” |
yí fēng yú yùn遗风馀韵 | 前人遗留下来的风教和韵致。 | |
jǔ rú hóng máo,qǔ rú shí yí举如鸿毛,取如拾遗 | 举一根羽毛,拾一件东西。比喻事情容易做,不费气力。 | 《汉书·梅福传》:“举秦如鸿毛,拾楚若拾遗。” |
yí chòu wàn shì遗臭万世 | 同“遗臭万载”。 | 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一:“公不丧心病狂,奈何一旦为此,若不早改图,必且遗臭万世。” |
yǎng hǔ yí huàn养虎遗患 | 遗;留下;患:祸患。养着老虎;留下祸患。比喻纵容坏人;给自己留下后患。也作“养虎留患。”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 |
juān dī bù yí涓滴不遗 | 涓:细流;滴:小水珠。一点一滴也不遗漏。比喻极小的或极少的东西也不遗漏。 | 唐 杜甫《倦夜》:“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
yí shēng yú jià遗声余价 | 指前人死后在社会上流传的声誉和评价。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名实》:“神灭形消,遗声余价,亦犹蝉壳蛇皮、兽迒鸟迹耳,何预于死者,而圣人以为名教乎?” |
yí wù shí xīn遗物识心 | 谓舍弃一切外在形式而彼此心意一致。 | 晋·陆机《赠冯文罴迁丘令》:“出自幽谷,及尔同林。双情交映,遗物识心。” |
liú fēng yí zé流风遗泽 | 流风:遗风;泽:恩泽。前代流传下来的风尚和德泽。 | 宋·曾巩《太祖皇帝总叙》:“太祖经始大基,流风遗泽,所被者远,五圣遵业至今,百有二十余年。” |
yí chòu qiān qiū遗臭千秋 | 同“遗臭万载”。 | 清·侯方域《拟思宗改元廷臣谢表》:“姑念放麑,使御魍魉之鬼,拥戴称颂,悬金石不刊之书,令其遗臭千秋。” |
yí sú jué chén遗俗绝尘 | 谓超脱尘俗而避世隐居。 | 清·戴名世《和陶诗》序:“其后苏文忠谪居海外,流离患难之际,深惩世网慨然有遗俗绝尘之志。” |
yí dé xiū liè遗德休烈 | 见“遗德馀烈”。 | 宋·王珪《赐韩琦免恩命第二表不允断来章批答》:“朕蒙遗德休烈,既已布泽四海之遐,矧定策禁中,以安社稷,褒功赋爵,庸敢后乎!” |
yí wén yì jù遗文逸句 | 指散佚的文章和句子。 |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五》:“虽千古茫昧,理世玄远,遗文逸句,容或可寻,沿途隐显,方土可验。” |
yí fēng jiù sú遗风旧俗 |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习惯。 | 元·揭傒斯《彭州学记》:“土著之姓十亡七八,五方之俗更为宾主,治者狃闻习见,以遗风旧俗为可鄙,前言往行为可鄙。” |
yí xíng wàng xìng遗形忘性 | 见“遗形藏志”。 | 前蜀·杜光庭逸句:“返朴还淳皆至理,遗形忘性尽真铨。” |
yí xiào dà fāng遗笑大方 | 谓让内行见笑。语本《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语出《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明·荻岸散人《玉娇梨》第八回:“晚生小子,怎敢在老先生面前放肆。况才非七步,未免一时遗笑大方。” |
yí shěn dà fāng遗哂大方 | 见“遗笑大方”。 | 《鼓掌绝尘》第二回:“杜先生笑道:‘恐拙句遗哂大方。’” |
yí chòu wàn dài遗臭万代 | 同“遗臭万载”。 | 唐·高適《后汉贼臣董卓庙议》:“母妻屠戮,种族无留,悬首燃脐,遗臭万代。” |
yí fēng gǔ dào遗风古道 | 前代留传下来的淳厚古朴的风尚。 | 清 元祚《从安节宓草昆仲乞写鹤舟图》诗:“水田茆屋莫愁村,别有遗风古道存。” |
yú fēng yí wén余风遗文 | 传留下来的习气和文章。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而乐松之徒,招集浅陋,故杨赐号为驩兜,蔡邕比之俳优,其馀风遗文,盖蔑如也。” |
yí fēng yú zé遗风馀泽 | 前人遗留下来的风教和德泽。 | |
yí zān zhuì lǚ遗簪坠履 | 见“遗簪坠屦”。 | 《北史·韦夐传》:“昔人不弃遗簪坠屦者,恶与之同出,不与同归。吾之操行,虽不逮前烈,然舍旧录新,亦非吾志也。” |
jǔ wú yí cè举无遗策 | 举:提出;策:计谋、办法。提出的计谋没有失算的。形容足智多谋。 | 《淮南子·主术训》:“万举而无遗策矣。” |
yí fēng yú liè遗风馀烈 | 前人留传的风教和业迹。 | |
yī lǎn wú yí一览无遗 | 览:看。遗:遗漏。一眼望去,一切事情都看到了,无一遗漏。亦作“一览无余”。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 |
jiān fù wú yí兼覆无遗 | 兼:同时;兼覆:天覆盖万物,比喻恩泽广大;无遗:没有遗漏。指恩泽广大,无所遗漏。 | 战国·赵·荀况《荀子·王制》:“五疾,上收而养之,材而事之,官施而衣食之,兼覆无遗。” |
chú jí yí lèi除疾遗类 | 遗:留下。类:种。只治表面的病,又留下了病根。比喻去患不彻底,留下祸根。 | |
fù lù yí jiāo覆鹿遗蕉 | 覆:遮盖;蕉:同“樵”,柴。比喻把真事看作梦幻而一再失误。 | 清·王闿运《桂阳州志序》:“罗平沼成,明社已屋,覆鹿遗蕉,亡猿灾木。” |
fù mǔ yí tǐ父母遗体 | 人是父母所生,指自己的身体。 | 西汉·戴圣《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
yí wén yì shì遗文轶事 | 遗文:前人流传下来的诗文;轶事:逸事。流传在外而未经史书记载的事迹。 | 宋·朱熹《监潭州南岳庙刘君墓志铭》:“搜集先世遗文轶事,纤悉无遗。” |
lù wú shí yí路无拾遗 | 见“路不拾遗”。 | 《孔子家语·相鲁》:“孔子初仕为中都宰,中都鲁邑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如礼年五十异食也强弱异任、任谓力作之事各从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 |
wú fù jié yí无复孑遗 | 孑遗:遗留,余剩。没有再剩下什么。 | 前蜀·牛峤《灵怪录·居延部落主》:“周岁无复孑遗,水银后亦失所在。” |
yí chòu wàn zǎi遗臭万载 | 死后恶名流传,永远受人唾骂。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桓温]既而抚枕起曰: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邪!” |
yě wú yí cái野无遗才 | 见“野无遗贤”。 | 《魏书·阳尼传》:“举贤良,黜不肖,使野无遗才,朝无素餐。” |
yí niè yú liè遗孽馀烈 | 指遗留下来的残馀势力。 | |
yí huì yú zé遗惠余泽 | 前人留下的恩惠德泽。 | 《晋书 挚虞传》:“前乙巳赦书,远称先帝遗惠余泽,普增位一等,以酬四海欣戴之心。” |
zhì rén yí wù至人遗物 | 至人:思想道德修养很高的人。道德高尚的人能舍弃财物。 | 汉·贾谊《鹏鸟赋》:“至人遗物,独与道俱,众人惑惑,好恶积意。” |
yí fēng yí zé遗风遗泽 | 泽:德泽。前人遗留下来的良好习气和恩泽。 | 宋·苏轼《母聂氏温国太夫人外制》:“慈和严翼以成其子,使朕得名世之士,以济艰难,其遗风遗泽盖有存者。” |
liú fēng yí sú流风遗俗 | 流风:遗风;俗:习俗。流传下来的风尚习俗。指人虽去世,风范犹存。 | 宋·陆九渊《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虽更衰乱,先王之典刑犹存,流风遗俗,未尽混然也。” |
yí piān zhuì kuǎn遗篇坠款 | 指散佚的诗文篇章和书画款识。 | 宋·张淏《云谷杂记·藏金石刻》:“前代遗篇坠款,因得概见于方册间,此尤可贵也。” |
mǐ yǒu jié yí靡有孑遗 | 靡:无,没有;孑遗:遗留,剩余。没有剩余。 | 《诗经 大雅 云汉》:“兢兢业业,如霆如雷。周余黎民,靡有孑遗。” |
bù yí cùn cháng不遗寸长 | 遗:遗漏;寸长:微小的长处。不遗漏一点点长处。形容善于发现和肯定别人的优点。 | 《宋史 娄机传》:“称奖人才,不遗寸长。” |
móu wú yí ér谋无遗谞 | 遗谞:才智不足之处。所设计谋没有不足之处。形容计谋周密,十分稳妥。 | 晋·陆机《辩士论》:“骆统、刘基强谏以补过,谋无遗谞,举不失策。” |
yí míng qù lì遗名去利 | 谓丢弃名位和利益。 | 唐·卢肇《宜州新兴寺碑铭》:“但学者不能窒欲攘贪,遗名去利。” |
yí niè yú liè遗孽余烈 | 指遗留下来的残余势力。 | 宋 苏辙《唐论》:“高帝(汉高祖)之世,反者九起,其遗孽余烈,至于文景,而为淮南、济北、吴、楚之乱。” |
zōu lǔ yí fēng邹鲁遗风 | 邹、鲁:孔子是鲁人,孟子是邹人。“文教兴盛”之地的代称。指孔孟留下来的儒家风气。 | 《梁书·羊侃传》:“高祖览曰:吾闻仁者有勇,今见勇者有仁,可谓邹鲁遗风,英贤不绝。” |
liú fēng yí zhú流风遗躅 | 流风:遗风。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和陈迹。 | 金·蔡松年《雨中花》词序:“方今天壤间,盖第一胜绝之境,有意十筑于斯,雅咏玄虚,不谈世事,起其流风遗躅。” |
dòng xī wú yí洞悉无遗 | 洞:深入,透彻;洞悉:知道。对一切观察得很清楚。 | 孙中山《伦敦被难记》:“此人之果为谁,及其抵英国后之一举一动,本使馆洞悉无遗。” |
tiān bù yìn yí yī lǎo天不憗遗一老 | 憗:愿;遗:留。天公不愿意留下这一个老人。 |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不憗遗一老,俾守我王。” |
yě méi yí xián野没遗贤 | 见“野无遗贤”。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那爷爷圣武神文,英明仁孝,真个朝无幸位,野没遗贤。” |
yí fēng yú sú遗风余俗 |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 | 汉 贾谊《治安策》:“曩之为秦者,今转而为汉矣,然其遗风余俗,犹尚未改。” |
duàn jiǎn yí biān断简遗编 | 简:古时用以书写的竹片。编:穿简的皮条。指残缺不全的古籍。 | 唐 陆龟蒙《药名离合夏日即事三首》诗之三:“青箱有意终须续,断简遗编一半通。” |
liú fāng yí chòu流芳遗臭 | 流芳百世与遗臭万年。 | 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刑部·闺鉴图说践》:“流芳遗臭,断非凡庸卑陋所能为,况事而未定。” |
sǎo dì wú yí扫地无遗 | 见“扫地无余”。 | 《晋书·惠帝纪》:“魏晋已来之积扫地无遗矣。” |
yí zān zhuì xì遗簪坠舄 | 指遗落在地的簪子鞋子。 | |
yí zān zhuì ěr遗簪坠珥 | 见“遗簪堕珥”。 | 宋·柳永《木兰花》词:“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向路傍往往,遗簪坠珥,珠翠纵横。” |
shì shì yí xíng释知遗形 | 犹言弃智忘身。指超然物外,与世无争。 |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释知遗形兮,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 |
yí fēng yú sī遗风余思 |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情思。 | 唐 樊宗师《绛守居园池记》:“绛即东雍,为守理所,禀参实沉分,气蓄两河润,有陶唐冀遗风余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