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你让时间毫无意义地逝去,那么在死亡时,你将后悔没有修持佛法。但到了那个时候,一切都已经太迟,悔恨将没有任何帮助。海涛法师
2.且念佛法门,无论利根钝根,业轻业重,但肯信愿持名,无不往生极乐世界。
3.一个有佛法智慧的人,他世间的事情一定做的很好。海涛法师
4.因而必须以果地觉为因地心,不断修学佛法由出世而入世或即世而出世,在净化身心、完成*格、利益大众的过程中圆成慈悲之心。
5.佛法说“人身难得”,既然得了人身,却不了解因果、心性的道理,起惑、造业,就枉费了这一生。
6.用佛法引导你的想法用佛性改变你的个性。海涛法师
7.有些人认为少林寺是用功夫、禅学、养生等挣钱?释永信:功夫、禅学、养生是弘扬佛法的途径,不是挣钱。
8.正如今用小说里提到的,佛门功夫,往往过于霸道,需得以佛法净化心灵,才可以不至于走火入魔,陷入偏激。
9.曾有人问曹山本寂禅师如何修持佛法,师曰:要如过蛊毒之乡,水也不得沾得一滴。
10.建隆庆禅师法嗣泗洲用元禅师平江府泗洲用元禅师,一日问建隆曰:临济在黄檗,三回问佛法大意,三回被打。
11.佛法无边,可以惠泽众生,土地神则护守住我那房子和我的灵魂。
12.财布施,在佛法里面又把它分为内财与外财。
13.她说,佛法的宗旨是“止恶扬善,慈悲平等,慧观缘起,无常无我”。
14.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
15.,五蕴、四谛是佛法中的基本观念。
16.其实,五蕴皆空,色身受伤,从此不能练武,他勤修佛法,由此而得开悟,实是因祸得福,几位大师所见,却又不及玄澄大师了。
17.佛法讲色既是空,空既是色,感知器官感知不到者,非必为无,如人眼视觉阀阈之外的紫外线、x光等,虽不可见,却非无实体,见有为无,亦属虚妄。
18.若于佛法升平常想,于自己升殊胜想,则幻法中见非法,尘劳中别见虚妄。
19.弓乙道,合在一起不就是弘嘛?弥弘!弥不是弥勒吗?弥勒弘扬佛法,让天下人证阿罗汉果,大圆静智,无上智,以及长生决吗!
20.之后弥勒菩萨将无著菩萨带到兜率天,为他宣说了慈氏五论等圣法,他返回人间,开始弘扬大乘佛法。
21.本称“念珠”起源于持念佛法僧三宝之名,是用以消除烦恼障和报障等。
22.本称“念珠”,起源于持念佛法僧三宝之名,用以消除烦恼障和报障。
23.鸟纲佛法僧目戴胜科在中国唯有的种。
24.最初用木槵子来制造佛珠,持念佛法僧三宝之名,用以消除烦恼障和报障。
25.“少林传承人既要勇于实践和履行佛法自利利他的使命,也要以无畏的精神,勇于担当时代与社会对中国佛教与禅宗少林的期待。
26.佛法中的无常,并非“断灭”,而是“变灭”,这种“变灭”是前灭后生、相续不断的,这就是宇宙人生一切现象的真理。
27.但就是如此,老和尚也恪守清规,绝不拿佛法做人情,宁可沿门讨饭,不作破坏专门禅宗的罪魁。
28.周庄旧名贞丰里,据史载,北宋元?元年宋迪功郎周应熙因信奉佛法,舍宅修建村上最早的古刹全福寺。
29.为竖幡幢诵梵经,欲凭道力感娉婷,琼筵果奉佳人召,知是前朝佛法灵。仓央嘉措
30.一切生生世世处,深信如来之行境,现见佛法及僧众,速得无上菩提果。
31.而佛法精邃,禅意无边,若人人能悟道,惟信禅师又何须苦心耗费30年时光来看山看水。
32.此时妙尼年夜展其“佛法无边”的诸般解数,可以使瞋目金刚化为低眉菩萨。
33.此时的灵山也为唐僧沿途传播佛法之事争论不休。
34.他在千年以前被贬落凡尘,他性格中懦弱儒雅敬信佛法的一面成为唐僧,桀骜不逊啸傲天地的那一面进入仙石成为悟空。
35.看来你们还需磨练,这点人事根本入不了法眼,上个月我佛如来传教迦南寺普度众生佛法一个时辰,当地国王就散得三千客黄金才算落定。
36.如廖朝阳先生(《天龙八部的传奇结构》)所言,虽然八部精怪同聆佛法,但在世界中他们却各有不同的缘法和解脱之道,便如《楞严经》所言。
37.他没有谈玄说妙,而是与他们的生活融和一起,以佛法的力量感召输卢那国人,建立了五百僧伽蓝。
38.冠鱼狗也叫花斑钓鱼郎、冠翠鸟,属佛法僧目,翠鸟科,鱼狗属,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
39.做不到以经为枕席地而禅,远离喧嚣淡泊世情;达不到松骨莲风不食烟火,透晰佛法定坐聚散。
40.无始以来我们流转轮回苦海,一直没有找到这种巨大的出世间的利益,今天我们遇上了修学佛法的殊胜机会,不克服一点困难能行吗。
41.那一世里,科场失意后,唐寅曾经修过佛法,号称六如,洗髓经倒背如流。
42.数百年来,天竺国外道盛行,佛法衰微,佛经大半散失,因此我师兄哲罗星大师派我到中华来求经。
43.又名恶极,因为依靠佛法,而得到的善利,非但没有饮水思源的报恩,反而忘恩负义的加毁。
44.佛法本以出世间为归趣,其意义高深,常人每难了解。
45.柳翠色艺绝伦,遂隶乐籍,然好佛法,喜施与,造桥万松岭下,名柳翠桥(在柳翠井巷以西有柳翠桥弄,因桥得名);凿井营中,名柳翠井。
46.她也偶去寺庙礼拜,感受晨钟暮鼓的宁静,参悟佛法的深妙,在渐深的理解中更加坚定了她对佛教题材绘画的坚持。
47.苏志清就是这样一个想修行的人,无论是苏夜讲的心学,还是佛法,他都能分辨出来这是顶好的东西,看着苏夜在人群里顾盼自雄的英姿,竟然羡慕起一个后辈来。
48.佛法和世法本来是一,不是二,大而言之,一切法皆是佛法!
49.汉明帝时邀请天竺僧到中国宣讲佛法,并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到京城洛阳,汉明帝敕令仿天竺式样修建寺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遂将寺院取名“白马寺”。
50.天道之下的变数,是否能过改变阐截两教的命运,是否能过阻止佛法西传,玄门大损,不是圣人却有圣者之心,天人两道谁圣谁赢,一切尽在衍绎洪荒。
51.佛教的菩萨道精神是“度他”思想的终极体现,即主张圣者在证得空智之后,不取涅槃,而是继续滞留在世间,以帮助其他有情众生认识佛法,离苦得乐。
52.须知诸佛法身,本性无身,而以相好壮严为身。
53.而且惊才绝艳,学识广博,甚至在边镇尚为昭德寺德堪长老解过惑,应是也精通佛法。
54.玄慈也未留他,他每日晚间饮食过后便会做晚课,于蒲团上静心参悟佛法,今日却突的没有了心思,吩咐沙弥将玄难叫来。
55.自古即为中华历史文化各山,道家将其列为第14洞天、57福地;三祖寺是佛教禅宗的发祥地之一,传说中佛家三祖僧璨大师曾在此弘扬佛法。
56.按小乘佛法,所谓欲界思惑,分九品,须分七次破,就是须七返生死,方能破之。
57.吾亦曾思反清复明之事,但随着时间的迁流及近些年广研佛法,当年之宏图大志遂渐渐灰飞烟灭了。
58.菩萨根据众生的根性,善巧方便,化导众生,使众生闻法解悟,发心修行,去掉悭贪、罪恶之心,凡授人以佛法与世法就是法布施。
59.我第二天就见了圣上,圣上也同意无天传道,我也是在那里传起佛法后,深得我师父燃点赏识,还赐我一颗天香豆蔻。
60.道,弘法利生,使佛法继续流传,这是难能可贵的,是值得我们护持与供养的。
61.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尽形归佛法僧,誓当荷负一切有情,为作义利,饶益安乐。
62.精足不冷,气足不饿,神足不困。精气神是三宝,和佛法僧是一样的。宣化上人
63.纵然枯骨千百万,斩尽方可驻江山;天道失道,畜*当道;抛舍六道,方为吾道;佛法不容,我自为魔。
64.修真界第一天才君落羽十五岁修得儒法,二十岁转修佛法,二十五岁在修真界佛法一道第一人,然后以佛入道,意外获得三清道统以及上古传承下来的仙丹灵药和天才地宝。
65.庄士墩一生游历中华、研究佛法儒学、官运不错、终生未娶、著述等身,给人感觉这是个既认真又挺淡泊的人。
66.传说20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曾带着一队弟子登山开坛宣讲佛法,自此之后信徒和旅客们便络绎不绝,曼德勒山也成为了缅甸著名的佛教圣地。
67.维摩诘是古印度毗舍离城中高士,家有万贯,奴俾成群,而又深达佛法,辩才无碍。
68.也是曾经天地共主东华帝君座下的佛法圣君季耽月。
69.譬如良沃田,所种必滋长,如是净心地,出生诸佛法。
70.自己修清净心,帮助别人修清净心,绝对远离名闻利养,这才是真正的佛法。
71.12.于诸佛法,心无所碍,住去来今诸佛之道,随众生住,恒不舍离。如诸法相,悉能通达,断一切恶,具足众善。
72.于诸佛法,心无所碍,住去来今诸佛之道,随众生住,恒不舍离。如诸法相,悉能通达,断一切恶,具足众善。
73.中国文化固有的哲理既向深邃的佛法靠拢,佛法向上一路的深妙智慧以及真实的证悟体验,终而形成华夏文化令外国难以项背的高峯。
74.不过佛法不同于普通的学问,这是使我们从有限的生死界中,进入无限解脱境中去的方法,所以在归敬的程度上是颇有差别的。
75.总之,SGI的宗旨是为了广宣流布日莲大圣人佛法.
76.地藏发愿表示哪里最为浑浊,他便去哪里弘法;哪里最为污秽,他便去哪里度化;哪里最为恶业深重,他便去哪里施福,哪里是佛法的沙漠,他便去哪里显化神通。
77.一见李修缘,知道他是西天金身降龙罗汉降世,奉佛法旨为度世而来,因他执迷不醒,用手击了他三掌,把天门打开。
78.佛法本不该立字立语,释迦摩尼佛在灵山会上“拈花一笑”。
79.净宗念佛法门圆顿之要旨,体现出广度利钝众生的善巧方便。
80.斯里兰卡最近将提供十笔奖学金,给到斯里兰卡大学学习小乘佛法的学生。
81.佛法喜欢这么描述人类生命这样一种存在,它短暂,没优点,在无限的意识瀑流中,它纠结难缠,矛盾重重,束缚在受与苦当中,甚至稀奇古怪,不值一提。石康
82.虽然要明心见性并不简单,但是,若懂得把佛法带入日常生活中,举手投足无不是见性妙法。
83.佛法治病的灵应程度,是在于我们对佛法接受的信任程度、用功程度、在用功治疗时的信力程度。
84.处乱世一定要坚持两个原则:第一、有道心,道心就是真诚心。第二、要护持佛法,绝对不能障碍佛法。
85.佛法宏开,慈云永护,今遇盛世,国运昌隆,恭逢石窝金山寺修复落成之际,祈福消灾,愿正法久住,世界和平,灾难免除,亦为报众檀那修建护持道场之恩。
86.在佛典中,每每可见到他们欢喜地守护释尊、拥护正法、信受奉行佛法的记载。
87.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闻到正法、依照佛法修学、早日圆成佛道。
88.无边世界,地久天长,远近檀那,增延福寿;三门镇靖,佛法常兴,土地龙神,安僧护法;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历代先亡,同登彼岸。
89.“学术化、教育化、艺术化、科学化、生活化”,强调自利利他,于是佛法从山林进入现代社会,变得亲切而阔大。
90.佛法多门,修心第一,佛称大觉,觉即是心,故知离此心外,无佛可成。
91.一、如何用佛法指导我们不那么罪恶地经营企业?今天的社会尚未建立非常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做好企业确实不易。
92.他精通佛法,以高深的佛法挣得吐蕃国的护国法师之位,敕封大轮明王,每隔五年,便在大雪山大轮寺开坛,讲经说法,四方高僧居士云集聆听,执经问难,无不赞叹。
93.另文殊在维摩诘经中与维摩诘居士的对谈,更是将佛法知见带入了最高境界。
94.大人乃书香世家,家学渊源,加之精通佛法,若能出家为僧,实乃我寺之福。
95.佛法中有礼忏的法门,这等於耶教的悔改,在宗教的进修上,是非常重要的。
96.自从我接触佛法后,洗心革面精进修行,每日佛号经咒不离口,现实也有去做信。
97.其实佛法才是最佳的纾解压力之道。世间无常,逝去的是永远的逝去,人身难得,有机会得闻佛法而不愿听闻,放任自己在世俗的欢乐中随波逐流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海涛法师
98.本座发下宏愿,将佛法带到人间,造褔人间,也需将天书文字传与百姓,懂得天书文字方能明义佛法精髓,尔等若是有心可去佛学堂习得此文字。
99.你说佛主只知愚弄世人,不过欺世盗名之辈,我便允你灭了诸天神佛,焚去周天佛法,抹去万民信仰……
100.沃瑟斯坦是哈佛法学院和哈佛商学院的双料高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