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震预报还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2.简述应用卫星长波辐射资料研究地震前兆与地震预报的方法原理。
3.就实际情况来说,如何提高地震预报的水平是非常急迫的问题.
4.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消息.
5.地壳应力应变观测在地震预报及构造应力场分析中占据重要地位.
6.指出地震相互作用和自组织性为中长期地震预报提供了可能.
7.徐声称他能够将八卦宇宙论和现代科学结合起来进行地震预报。
8.深入研究信号震与主震地热前兆异常的关系及地热异常特征和震源机制的关系,可能对地震预报的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9.对此,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主任蒋海昆研究员表示,目前中国4到5级地震次数属于正常范围,地震部门将密切监测震情。
10.1在全国地震重点危险区划分的基础上,市地震局进行震情跟踪,提出地震预测意见和发布短期地震预报的建议,向市报告。
11.在某些区域范围,朔望时段对于地震预报有明显的时间意义。
12.在地壳形变,地震预报及其相关的研究中,应该充分重视地壳介质的物质组成及其物性特征的不均一性。
13.在自组织临界现象、几何相变等物理理论的基础上,开发研究了基于自组织临界现象的中期地震预报算法。
14.动物习性异常是海城地震预报中重要的宏观前兆之一.
15.作为临近他们的旁观者,作为共和国公民,作为地震预报专家耿庆国“八杆子还搅合得着”的远亲,我必须实话实说。
16.象力是固体物理学中的概念。1979年我们曾提出把它应用于震源物理和地震预报的研究。
17.中国在震前异常现象的发现和地震预报的探索上都做出了杰出贡献,实现了地震物象学研究的重大飞跃。
18.通过对地一空界面天然中子流测量,可以揭示气象的瞬态变化、确定地表介质的含水率的关系,以及在地震预报与环境电离辐射评价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实用价值。
19.科学的地震预报决策程序是实现正确的地震预报决策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