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àn dài héng mén
基本解释指退官闲居或过隐居生活。
出处《诗经·阵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世龙门 | 《世说新语·德行》:“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晋书·王衍传》:“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 |
一哄而散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看的人见没得买了,一哄而散。” |
一片散沙 | 孙中山《民族主义》第一讲:“但是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的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 |
一登龙门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
一登龙门,身价十倍 |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 |
一盘散沙 | 清 梁启超《十种德性相反相成论》:“然终不免一盘散沙之诮者,则以无合群之德故也。” |
一衣带水 | 《南史 陈纪下 后主》:“隋文帝谓仆射高颖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
一轰而散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8回:“大家才嘻嘻哈哈一轰而散,跑出去了。” |
一閧而散 | |
一门同气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三回:“他是我一门同气,我怎么不与他出力辨明冤枉。” |
一门心思 | 孙华炳《重赏之下》:“他自己又到图书馆借来关于数控的书,什么也不顾了,一门心思钻研起来。” |
万户千门 | 唐 李德裕《长安秋夜》诗:“万户千门皆寂寂,月中清露点朝衣。” |
三过其门而不入 | 《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
三过家门而不入 | 陶铸《崇高的理想》:“如众所周知的,夏禹在治水十三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 |
上下同门 | 唐·赵璘《因话录》卷三:“杨仆射於陵在考功时,与李师稷及第。至其子相国嗣复知举,门生集候仆射,而李公在坐,时人谓之杨家上下门生。”自注:“代有姑之婿与侄之婿,谓之上下同门。” |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法眼宗 西余体柔禅师》:“进前即触途成滞,退后即噎气填胸,直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
不二法门 | 《维摩诘经 入不二法门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
不二门 | 姚合《寄不疑上人》:“是法修行遍,方栖不二门。” |
不断如带 | 《新唐书 韩愈传赞》:“自晋汔隋,老佛显行,圣道不断如带。” |
不欢而散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众客咸不欢而散。” |
不绝如带 | 《史记 袁盎晁错列传》:“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 |
不解衣带 | 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阳朔中,世父大将军凤病,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 |
不讳之门 | 汉 刘向《说苑 君道》:“凡处尊位者必以敬下顺德,规谏必开不讳之门。” |
东门逐兔 | 《史记·李斯列传》载: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论腰斩咸阳市。临刑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
东门黄犬 | 《史记·李斯列传》载: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论腰斩咸阳市。临刑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
东零西散 | 明·袁宏道《致萧允升庶子》:“曾未几何,而东零西散,念方既已下世,先兄继之,射堂秋月,有若隔世,人生会合,何可常也!” |
丧门星 |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四回:“犯着这位丧门星,事情可就大大的不妥了,我先去碰碰看罢!” |
丧门神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山上有个强人,平生只好杀人,世人把他比做丧门神,姓鲍名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