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huí zhū tuō zǐ
基本解释垂:挂下;朱:朱绂,官服上的带子;紫:紫色印绶。借指高官显宦。
出处唐·崔颢《江畔老人愁》:“自言家代仕梁、陈,垂朱拖紫三十人。”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万紫千红 | 宋 朱熹《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万红千紫 | 明·郭勋《英烈传》第二回:“春初花放,万红千紫斗芳菲。” |
东来紫气 | 唐·杜甫《秋兴》诗:“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
争红斗紫 |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一出:“陌上争红斗紫,窗外莺啼燕语,花落满庭空。” |
事败垂成 | 明·梁辰鱼《浣纱记·乞降》:“九仞为山,功亏一篑,料想不劳而集,事败垂成。” |
云垂海立 | 唐·杜甫《朝献太清宫赋》:“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凤凰威迟而不去,鲸鱼屈矫以相吸。” |
以紫为朱 | 明·刘基《官箴中》:“俾好作恶,以紫为朱。” |
以紫乱朱 |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
传爵袭紫 | |
传龟袭紫 | 《后汉书 阴识传赞》:“恂恂苗胤,传龟袭紫。”李贤注:“公侯紫绶金印龟纽。” |
低眉垂眼 | 清·陶贞怀《天雨花》第四回:“桂香袖手床沿坐,低眉垂眼做新人。” |
佩紫怀黄 | 语出《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吾持粱刺齿肥,跃马疾驱,怀黄金之印,结紫绶於要,揖让人主之前,食肉富贵,四十三年足矣!” |
俯拾青紫 | 南朝·梁·王僧孺《答江琰书》:“献书尽先贤之德,作颂罄前皇之美,岂不俯拾青紫,坐享大夫?” |
傅粉施朱 | 战国 楚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
兼朱重紫 | 晋·葛洪《抱朴子·任命》:“服冕乘祒,兼朱重紫,则若固有之,常如布衣。” |
创业垂统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 |
功垂竹帛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情欲》:“故使庄王功迹著乎竹帛,传乎后世。” |
功堕垂成 | 明·张凤翼《红拂记·棋决雌雄》:“侵地无方,攻城记屈,遭回转觉难发,功堕垂成,怎能勾冲击唐突?” |
功败垂成 | 《晋书 谢玄传论》:“庙算有余,良图不果;降龄何促,功败垂成。” |
千红万紫 | 宋·辛弃疾《水龙吟·寄题京口范南伯知县家文官花》词:“人间得意,千红万紫,转头春尽。” |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 西汉·司马迁《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
同垂不朽 | 《人民文学》1978年第7期:“烈士的纪念碑,同书写碑文的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是同垂不朽的。” |
名垂万古 | 唐·杜甫《醉时歌》:“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万古知何用。” |
名垂千古 | 唐 杜甫《醉时歌》:“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万古知何用。” |
名垂后世 | 《三国志·魏书·臧洪传》:“身著图象,名垂后世。” |
名垂百世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7回:“命终三纪,名垂百世。” |
名垂竹帛 | 《吴越春秋 勾践伐吴外传》:“声可托于弦管,名可留于竹帛。” |
名垂青史 | 清 卓尔堪《<明遗民诗>序》:“死事者名垂青史,固无论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