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惊心动魄惊心动魄的故事

惊心动魄的成语故事


拼音jīng xīn dòng pò

基本解释原指作品文辞优美;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形容令人震惊、感动、紧张之极。

出处南朝 梁 钟嵘《诗品》上卷:“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暂未找到成语惊心动魄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惊心动魄)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举一动宋 朱熹《朱子语类》:“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著力。”
一体同心《仪礼·丧服》:“父子一体也,夫妻一体也,昆弟一体也。”《周易·系辞上》:“二人凡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一动不动王朔《浮出海面》:“我继续一动不动地凝视他们,这对可怜的情人实在无法保持冷静,松开嘴,忿忿地起身走了。”
一动不如一静宋 张端义《贵耳集》上卷:“孝宗幸天竺及灵隐,有辉僧相随。见飞来峰,问辉曰:‘既是飞来,如何不飞去?’对曰:‘一动不如一静。’”
一坐尽惊《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一坐皆惊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张欲自发无端。顷之,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末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
一寸丹心宋 杨万里《诚斋集 卷十二 新除广东常平之节感恩书怀》诗:“向来百炼今绕指,一寸丹心白日明。”
一寸赤心宋·陆游《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诗:“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存赤心惟报国。”
一座尽惊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少君及言与人大夫游猎处,老人为儿时识其家处,一座尽惊。”
一座皆惊《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一德一心《尚书 泰誓中》:“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一心一力清·魏源《圣武记》卷九:“自阖营将弁,以及士卒,无不一心一力。”
一心一德《尚书 泰誓中》:“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一心一意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杜恕传》:“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一心一腹赵树理《三里湾》十六:“你们那家里不论什么时候都是一心一腹的——也不论公公、婆婆、弟兄们、小姑子,忙起来大家忙,吃起来大家吃,穿起来大家穿,谁也不偏这个不为那个。”
一心一计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16回:“他怎的就知我和你一心一计?想必你叫他话来。”
一心一路明·冯梦龙《挂枝儿·多心》:“初相交,指望你一心一路;到如今,眼面上做工夫。”
一心为公
一心同体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二回:“话说唐僧复得了孙行者,师徒们一心同体,共诣西方。”
一心同功《战国策 中山策》:“当此之时,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
一心同归《淮南子 泰族训》:“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
一心挂两头元·高明《琵琶记·再报佳期》:“媒婆,我去也不妨,只是一心挂两头,如何是好。”
一心无二《旧唐书 张巡传》:“诸公为国家戮力守城,一心无二,经年乏食,忠义不衰。”
一惊非小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56回:“灯笼灭了,包袱也不见了,这一惊非小。”
一波才动万波随宋 惠洪《冷斋夜话 船子和尚偶》:“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一片丹心宋 苏轼《过岭寄子由》:“一片丹心天日下,数行清泪岭云南。”
一片冰心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一片赤心清·洪昇《长生殿·契游》:“一日圣上见了,笑问此中何有?俺就对他说,惟有一片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