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ǒu

入手


拼音rù shǒu
注音ㄖㄨˋ ㄕㄡˇ

词性动词



词语解释

入手rù shǒu

  1. 着手;开始做。

    西洋画家自描写实物入手。——蔡元培《图画》解决问题要从调查研究入手

    start with;

  2. 到手。

    声名入手

    get;

翻译

  • 英语 to begin, to set one's hand to
  • 德语 mit etwas anfangen (V)​
  • 法语 commencer par, se mettre à l'oeuvre

引证解释

  1. 到手。

    唐•白居易 《闻杨十二新拜省郎遥以诗贺》诗:“官职声名俱入手,近来诗客似君稀。”
    宋•陆游 《长歌行》:“金印煌煌未入手,白髮种种来无情。”
    明•李贽 《与焦弱侯》:“然性懒散不收拾,计此书入手,随当散失。”
    鲁迅 《华盖集续编·再来一次》:“《晏子春秋》现有 上海 石印本,容易入手的了,这古典就在该石印本的卷二之内。”

  2. 下手;着手。

    元•纪君祥 《赵氏孤儿》楔子:“俺二人文武不和,常有伤害 赵盾 之心,争奈不能入手。”
    明•胡应麟 《诗薮·闰余中》:“刘坦之 虽识非高邈,《风雅》一编,大本卓尔,初学入手,所当亟知。”
    瞿秋白 《饿乡纪程》五:“我呢?以整顿思想方法入手,真诚的去‘人我见’以至于‘法我见’。”

  3. 开始;起头。

    元•曹伯启 《寄高文甫治书略寓自劾之意》诗:“新春将入手,归计定如何?”
    清•王士禛 《池北偶谈·王秋涧论文》:“元•秋涧 王惲,述承旨 王公 论文语曰:‘入手当如虎首,中如豕腹,终如蠆尾。’”

国语辞典

入手rù shǒu

  1. 著手、下手。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楔子》:「常有伤害赵盾之心,争奈不能入手?」《红楼梦·第七二回》:「当时司棋回家时,二人眉来眼去,旧情不忘,只不能入手。」

    下手

    住手

  2. 到手。

    唐·白居易〈闻杨十二新拜省郎遥以诗贺〉诗:「官职声名俱入手,近来诗客似君稀。」
    宋·杨万里〈和陆务观见和归馆之韵〉:「君诗如精金,入手知价重。」

网络解释

入手

入手,是一个常用语,意思是买入,购入。

分字解释


※ "入手"的意思解释、入手是什么意思由稿文库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入手造句


  • 1.文章从我国水产品食品安全入手,简要介绍了RFID技术原理及其在水产方面的应用,最后提出利用RFID技术提升水产品质量的几点思考。

    2.要从各个方面同时入手,才能把降低单位能耗这一项重要的工作做好。

    3.为搞准搞实粮食生产数据,宁夏调查总队从五个方面入手,扎实做好农产量抽样调查工作。

    4.第二部分,从政府失灵的角度入手,分析了现行行政审批制度的弊端及其原因。

    5.将从磷化原理入手,探讨磷化处理的过程控制。

    6.如此看来,马路沦为运管所的提款机,皆因畸形的管理模式使然,而要扭转不当的管理模式,需从三个问题入手。

    7.两年前,在伏流城的拍卖会上,孟衍从佛门手中,接收了两块万刃炉的残件,甫入手,就交给金明姬研究。

    8.1. 从储层基本特征入手,对塔河油田碎屑岩储层石炭系和三叠系的岩石矿物特征、储层物性特征、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9.家礼撰作在两宋时期出现了高峰,宋儒们主张,救治衰乱之世的人心堕落,必须从重建家礼入手。

    10.同煤集团四台矿从挖潜力入手加大设备自修力度。

    11.正欲往下念,孟昶示意将花笺传递入手,但见数行纤体唐楷,跳跃其间:“丹霞亭浸池心冷,曲沼门含水脚清。

    12.并提出因为系统原因,他们只能把钱分10次退还,需要张小姐配合输入手机验证码。

    13.指出从减小黑色条纹的密度入手,是进一步提高镀铁层质量的重要途径。

    14.在这种体制框架内,企业家精神从市场供应方的各项资源起步,而不是从需求方的消费者入手,这与市场经济的通常情况不同。

    15.宝珠入手,温润无比,显然是非同一般的宝贝,可以凝神定气,辅助修行。

    16.本论文从生物医药净化工程行业入手,分析国内外的行业发展历程以及生物医药净化工程公司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7.如何才能避免幼儿园“不宣而涨”,说涨就涨,把家长当成“待宰羔羊”?至少,可从三个方面入手,舒缓家长压力。

    18.本文试从无障碍设计的内容入手,分析广州市内无障碍建筑实况,阐明无障碍环境的重要性。

    19.为了促进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需要从改变城市的社会经济网络入手。

    20.在近日的第五届“两岸历史文化研习营”上,胡阿祥、王德威等著名学者从这些南京“未解之谜”入手,就城市个性和文学等话题进行了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