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chū shì fēng máng初试锋芒 | 见“初露锋芒”。 | 魏巍《前进吧,祖国》:“他正支着腮微笑着,听参谋报告无座力炮初试锋芒的战果。” |
fēng máng bī rén锋芒逼人 | 锋芒:刀剑之类武器的刀口和尖端;比喻人的锐气;才干等。形容言词话语尖锐犀利;给人以威胁。 | 华而实《汉衣冠》第二回:“想借着师友渊源、故旧情谊来笼络这位锋芒毕露的身居要位的武将。” |
bù lù fēng máng不露锋芒 | 锋:兵刃;芒:植物的尖刺。不显露出锐气或才干。多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抱负等加以掩饰。 | 宋 吕祖谦《吕东莱文集 杂说》第20卷:“语有力而不露锋芒者,善言也。” |
zuò zuò shēng máng作作生芒 | 作作:光芒四射的样子。形容光芒四射。比喻声势显赫。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15回:“张雨帅眼光奕奕,常思染指中原,扩张势力,既得老徐密电,正好乘机展足,作作生芒。” |
chū lù fēng máng初露锋芒 | 锋芒:刀剑的刃口和尖端;多比喻事物的尖利部分;引申为人的棱角和锐气。比喻刚开始显露出自己的力量或才能。 | 《人民日报》1984.2.25:“舒同的墨海生涯从他十四岁在乡间初露锋芒时算起,已有六十五个年头了。” |
zhēn jiān duì mài máng针尖对麦芒 | 比喻双方都很利害,互不相让。 | 老舍《荷珠配》第一场:“黄龙衮你这小子真叫会算账!怎奈呀针尖对麦芒,全三爷子不会上你的当。” |
máng hán sè zhèng芒寒色正 | 指星光清冷色纯正。也借以称颂人的品行高洁正直。 | 唐·刘禹锡《柳河东集序》:“粲焉如繁星丽天,而芒寒色正。”宋·张孝祥《代季父上陈枢密书》:“此数公者,声称德望,炳然较著,真与芒寒色正者比。” |
jiàn lǎo wú máng,rén lǎo wú gāng剑老无芒,人老无刚 | 芒:锋芒;刚:坚强。剑用久了,锋芒都磨光了,人老了就没有刚强之气。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2回:“桓公虽然是个英主,却不道:‘剑老无芒,人老无刚。’” |
rú máng cì bèi如芒刺背 | 见“如芒在背”。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回:“心下踌躇,坐卧不安,如芒刺背。” |
guāng máng sì shè光芒四射 | 光芒:光辉;射:照射。强烈的光线向四面八方照射。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一回:“仔细一瞧,不是那粒晶莹闪烁光芒四射的红珠是什么?” |
pōu háo xī máng剖毫析芒 | 谓分析判别得至细至精。 | 晋·葛洪《抱朴子·诘鲍》:“远则甫侯子羔,近则于公释之,探情审罚,剖毫析芒。” |
xīn rú máng cì心如芒刺 | 芒:植物的刺。心里像芒刺扎一样难受。形容心里极其痛苦。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28回:“荀息心如芒刺,草草毕葬,即使‘二五’勤兵助攻,自己奉卓子于朝堂,以俟好音。” |
xī háo pōu máng析毫剖芒 | 亦作“析毫剖厘”。分割剖析毫毛芒刺。形容剖析细微透彻。 | 《文子 道原》:“夫道者陶冶万物,终始无形,寂然不动。大通混冥。深闳广大,不可为外,析毫剖芒,不可为内。无环堵之宇,而生有无之总名也”。 |
fù máng pī wěi负芒披苇 | 犹言披荆斩棘。 | 清·陈梦雷《解介士传》:“王有事于越,敖,敖子弟出死力,负芒披苇,入海望潮,拨棹,蒙虎皮以冒锋镝。” |
fēng máng suǒ xiàng锋芒所向 | 锋芒:刀剑等武器的刃口和尖端;比喻斗争的矛头;向:指向。斗争的矛头所指向的目标。 |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二十年来,这个文化新军的锋芒所向,从思想到形式(文字等),无不起了极大的革命。” |
máng xié zhú lì芒鞋竹笠 | 芒鞋:草鞋。竹笠:用竹子编成的斗笠。穿草鞋,戴斗笠是古人外出漫游的工具。指到处漫游。 | |
máng juē bù yī芒屩布衣 | 屩:麻草鞋。穿着草鞋和粗布衣服。形容衣着朴素。 | 《梁书·儒林传·范缜》:“在瓛门下积年,去来归家,恒芒屩布衣,徒行于路。” |
yǒu zuò qí máng有作其芒 | 干将在磨刀石上磨出的剑刃发出了光芒。 | 梁启超《谭嗣同传》:“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
máng xié zhú zhàng芒鞋竹杖 | 芒鞋:草鞋。穿着草鞋,拿着竹杖。 | 唐·贯休《寒月送玄道士入天台》:“芒鞋竹杖寒冻时,玉霄忽去非有期。” |
bèi ruò máng cì背若芒刺 | 犹言芒刺在背。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回:“不意[曹操]专国弄权,擅作威福。朕每见之,背若芒刺。” |
xiǎo shì fēng máng小试锋芒 | 比喻稍微显示一下本领。 |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三章:“游击队长决不轻易地丢手了,尽管小试锋芒,但双方已经形成剑拔弩张的形势。” |
bù yī máng juē布衣芒屩 | 布衣:麻布衣服;芒屩:草鞋。穿布衣和草鞋。指平民百姓。 | 元·无名氏《范张鸡黍》第四折:“多谢你荆州太守汉循良,举荐我布衣芒屩到朝堂。” |
xì rù háo máng细入毫芒 | 毫芒:指极细微。形容细微到极点。 | 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唐初虽有山水,然尚精工。如李思训、王摩诘之笔,皆细入毫芒。” |
rú máng zài bèi如芒在背 | 形容极度不安。 | 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
máng cì zài gōng芒刺在躬 | 芒刺:谷类壳上的细刺。好像有芒刺扎在身上。形容心中内心惶恐,坐立不安。 | 前蜀·杜光庭《杨鼎校书本命本樵词》:“常怀再造之恩,未答自天之泽,兢忧度日,芒刺在躬。” |
máng máng kǔ hǎi芒芒苦海 | 佛教语,辽阔深远的样子。比喻苦难无穷无尽。 |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66卷:“嗟见南山尘,积年为丘山。芒芒苦海中,生死成波澜。” |
fēng máng bù lù锋芒不露 | 锋芒:刀剑的尖端,比喻显露出来的才干或心机;露:显露。有才干或心机却不外露。形容满腹才干或心机,表面上看不出来。 | 宋 沉括《梦溪笔谈补》:“宋寇准拜相时,朝廷所下诏书有:\'能断大事,不拘小节;有干将之器,不露锋芒,怀照物之明,而能包纳。” |
zuò zuò yǒu máng作作有芒 | 作作:光芒四射的样子。形容光芒四射。也比喻声势显赫。 | 《史记·天官书》:“岁阴在酉,星居午。……作作有芒。” |
bèi shēng máng cì背生芒刺 | 犹言芒刺在背。同“背若芒刺”。 |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一百十二回:“适才听智兄之言,觉得背生芒刺。” |
máng cì zài shēn芒刺在身 | 芒刺:谷类壳上的细刺。好像有芒刺扎在身上。形容心中内心惶恐,坐立不安。 | 柳青《创业史》第13章:“他觉得那个姓周的在背后盯住他,使他有如芒刺在身,脊梁骨痒痒,可又不敢回头。” |
zhú zhàng máng xié竹杖芒鞵 | 鞵:鞋。穿着草鞋,拿着竹杖。 | 宋·苏轼《定风波》:“竹杖芒鞵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guāng máng wàn zhàng光芒万丈 | 形容光辉灿烂;照耀非常远。 | 唐 韩愈《调张籍》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
máng rán zì shī芒然自失 | 芒然:模糊不清。若有所失而又不知所以的样子。 | 战国·宋·庄周《庄子·说剑》:“此天子之剑也。文王芒然自失。” |
máng cì zài bèi芒刺在背 | 芒刺:谷类壳上的细刺。好像有芒刺扎在背上。形容心中惶恐不安、坐卧不宁。 | 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
téng yàn fēi máng腾焰飞芒 | 谓光芒四射。 |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昧爽放舟,晓色蒸霞,层岚开藻,既而火轮涌起,腾焰飞芒。” |
wàn zhàng guāng máng万丈光芒 | 光芒:光辉四射。形容光辉灿烂,照耀到远方。 | 郭沫若《洪波曲》:“在他盲目而瘫痪的一片黑暗中,打出了万丈光芒的眩目的铁火。” |
tà pò máng xié méi mì chù,dé lái quán bù fèi gōng fū踏破芒鞋没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 到处寻找都没找到,却由偶然的机会轻易得到了。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8回:“往上一瞧,正是那日晚上地藏庵遇着的一群俊俏后生,心中欢喜不尽,暗说道:‘踏破芒鞋没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
fēng máng bì lù锋芒毕露 | 锋:刀锋;芒:原指谷类种子壳上的细刺;比喻枪头;矛尖;毕:都;完全;全部。刀锋和矛尖都露出来。形容人傲气逼人;逞强好胜。或形容人锐气才干完全显露出来。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瓒示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