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mín hé nián rěn民和年稔 | 犹言民乐年丰。 | 《后汉书·孝桓帝纪》:“幸赖股肱御侮之助,残丑消荡,民和年稔,普天率土,遐迩洽同。” |
qiū gāo qì hé秋高气和 | 形容秋空高朗、天气晴和。 | 清 曾朴《孽海花》第十九回:“却说小燕便服轻车,叫车夫径到城南保安寺街而来,那时秋高气和,尘软蹄轻,不一会已到了门口,把车停在门前两棵大榆树荫下。” |
nǐ chàng wǒ hé你唱我和 | 和: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体裁和韵脚来写作诗词。①指用诗词相互酬答。②指双方意见相同,互相支持。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7卷:“两人每每你唱我和,做成联句。” |
hé yī ér wò和衣而卧 | 和:连着;卧:躺下。穿着衣服躺下睡觉。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8回:“老程师爷是喝得当面退席,和衣而卧。” |
fèng xié luán hé凤协鸾和 | 形容夫妻和睦,感情融洽。 | |
fēng hé rì lì风和日丽 | 和:柔合;温和。轻风柔和;阳光灿烂。形容天气晴和。 | 清 吴趼人《痛史》:“是日风和日丽,众多官员,都来祭奠。” |
duǒ dé hé shàng duǒ bù dé sì躲得和尚躲不得寺 | 寺:寺庙。指躲避一时,但终究不能根本逃避。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4回:“你不愿慌,‘躲得和尚躲不得寺’。我自然有个料理。” |
qū xī qǐng hé诎膝请和 | 诎:通“屈”,弯曲;诎膝:下跪。下跪降服,请求和解。 | 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然后兴师出兵,北征匈奴,单于怖骇,交臂受事,诎膝请和。” |
zuò yī rì hé shàng zhuàng yī rì zhōng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 | 比喻遇事敷衍,得过且过地混日子。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6回:“行者方丢了钟杵,笑道:‘你那里晓得!我这是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的。” |
huì fēng hé chàng惠风和畅 | 惠:柔和;和:温和;畅:舒畅。柔和的风,使人感到温暖、舒适。 |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
nèi jùn wai hé内峻外和 | 内心严厉而外貌和蔼。 | 清·昭梿《啸亭杂录·孙文定公》:“公内峻外和,相对者如登泰、华、坐春风,非不阳和熙熙,贮在颜间,而业已置人于青云上。” |
yī tuán hé qì一团和气 | 本指态度和蔼可亲;现也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 宋 朱熹《伊洛渊源录》引《上蔡语录》:“明道终日坐,如泥塑人,然接人浑是一团和气。” |
luán fèng hé míng鸾凤和鸣 | 比喻夫妻相亲相爱。旧时常用于祝人新婚。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二十二年》:“吉。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锵锵。” |
wāi zuǐ hé shàng xiā niàn jīng歪嘴和尚瞎念经 | 比喻为谋私利而乱搬教条。 | |
diào hé yīn yáng调和阴阳 | 谓使阴阳有序,风调雨顺。旧多指宰相处理政务。 | 《汉书·贡禹传》:“调和阴阳,陶治万物,化正天下,易于决流抑队。” |
yī chàng bǎi hé一唱百和 | 形容附和的人极多。 | 曾朴《孽海花》第35回:“那也是承了乾、嘉极盛之后,不得不另辟蹊径,一唱百和,自然地成了一时风气了。” |
miàn hé xīn bù hé面和心不和 | 表面上很和气,心里却有矛盾。 | 曾朴《孽海花》第六回:“船厂大臣又给他面和心不和,将领既不熟悉,兵士又没感情,他却忘其所以,大权独揽,只弄些小聪明,闹些空意气。” |
yī yíng yī hé一迎一和 | 一味迎合。 | 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也是你不合去杀人处,一迎一合。” |
lǐ zhī yòng,hé wéi guì礼之用,和为贵 | 和:和谐,协调。按礼行事,当以和平和谐为本。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
hé shì lǎo和事老 | 调解人。指无原则地进行调解的人。 |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12回回目:“背冤家拜烦和事老,装鬼戏催转踏谣娘。” |
gèng chàng dié hé更唱迭和 | ①彼此唱和。②亦作“更唱迭和”。相互以诗词酬答。③指互相呼应配合。 |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当年邀游,更唱迭和,赴曲随流。”清·钱泳《履园丛话·园林·逸园》:“太史之女曰蕴玉者,自号生香居士,亦能诗,与在山更唱迭和。” |
gēng chàng dié hé更唱叠和 | 指相互以诗词酬答。同“更唱迭和②”。 | 明 宋濂《寄和右丞温迪罕诗卷序》:“吾昔在中州文物府中更唱叠和者,为何如耶?” |
hé ér bù chàng和而不唱 | 赞同别人的意见,不坚持自己的说法。 | 《庄子·德充符》:“和而不唱,知不出乎四城。” |
hé pán tuō chū和盘托出 | 和:连同。(端东西时)连盘子全部拿出来。后比喻毫不隐瞒;全部说出。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饭罢,田氏将庄子所著《南华真经》及老子《道德》五千言,和盘托出献与王孙。” |
hé qì zhì xiáng,guāi qì zhì lì和气致祥,乖气致戾 | 和气:和睦;乖气:不和顺;戾:罪过。和睦招致吉祥,不和招致灾祸。 |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中卷:“和气致祥,乖气致戾,处家固然也,即涉世亦何不莫然!” |
rì lì fēng hé日丽风和 | 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 | 元 李爱山《集贤宾 春日伤别》:“那时节和风丽日满东园,花共柳红娇绿软。” |
suí zhū hé yù隋珠和玉 | 即隋珠和璧。 | 明·徐复祚《一文钱》第二折:“他的质当从表饶本,有的是隋珠和玉、赤仄黄银。” |
bái xuě nán hé白雪难和 | 白雪:指楚国一首歌曲名。 | |
yú shuǐ hé xié鱼水和谐 | 形容夫妇关系和好谐调如鱼水。 | 元·王子一《误人桃源》第四折:“今日也鱼水和谐,燕莺成对,琴瑟相调。” |
suí zhū hé bì隋珠和璧 | 隋侯之珠与和氏之璧。泛指珍宝。 | 元·吴亮《劝忍百箴》:“隋珠和璧,蒟酱筇竹,寒不可衣,饥不可食。” |
hé suí zhī zhēn和隋之珍 | 和:和氏璧;隋:隋侯珠。形容极为难得的东西。 | 汉·班固《答宾戏》:“先贱而后贵者,和隋之珍也。” |
qīng hé píng yǔn清和平允 | 平允:性情平和。形容性情温和。 | 《晋书·齐献王攸传》:“及长,清和平允,亲贤好施。” |
hé qì zhì xiáng,guāi qì zhì yì和气致祥,乖气致异 | 和气:和睦;乖气:不和顺;异:灾异。和睦招致吉祥,不和招致灾祸。 | 西汉·刘向《条灾异封事》:“由此观之,和气致祥,乖气致异。” |
hé bì suí zhū和璧隋珠 | 比喻极珍贵的东西。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解老》:“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 |
hé yán shuō sè和颜说色 | 见“和颜悦色”。 | 《论语·为政》“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刘宝楠正义引汉·郑玄注:“言和颜说色为难也。” |
hé rú qín sè和如琴瑟 | 比喻夫妻相亲相爱。 | 《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
sān bēi hé wàn shì三杯和万事 | 和:缓和。指饮酒可以解脱愁闷消除烦恼 | 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可不道‘三杯和万事,一醉解千愁。’” |
chūn hé jǐng míng春和景明 | 春光和煦,风景鲜明艳丽。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
suí zhū hé bì随珠和璧 | 随侯珠与和氏璧的并称。泛指珍宝或珍宝中的上品。 | 传说古代随国姬姓诸侯见一大蛇伤断,以药敷之而愈;后蛇于江中衔明月珠以报德,因曰随侯珠,又称灵蛇珠。楚人卞和于荆山得一璞玉,先后献给武王、文王,均以为石,和以欺君罪被砍断两足;成王登位,使人剖璞,果得夜光宝玉,因命之曰和氏璧。 |
pǎo le hé shàng pǎo bù liǎo sì跑了和尚跑不了寺 | 指无法逃脱或逃避责任。 | 柯岗《逐鹿中原》第九章:“跑了和尚,跑不了寺!王汉元,谅他也上不了外国!” |
yáo xiāng yìng hè遥相应和 | 遥:远。远远地互相联系,互相配合。 | 《清史稿·许友信传》:“且郑成功出没闽、浙,奉其伪号,遥相应和,声势颇张。” |
hé yán yuè sè和颜悦色 | 颜:面容;悦色:高兴的脸色。指温和高兴的脸色。 |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汉 郑玄注:“言和颜悦色为难也。” |
hé fēng xì yǔ和风细雨 | 温和的风和细小的雨。本指自然现象;现多指用和缓的态度和方式处理问题。 | 南朝 陈 张正见《陪衡阳游耆阇诗》:“清风吹麦垄,细雨濯梅林。” |
shàng hé xià mù上和下睦 | 谓长幼之间或上下级之间相处得很好。 | 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折:“常则是户静门清,上和下睦,立计成家,众口流传。” |
bǐ chàng cǐ hè彼唱此和 | 比喻一方倡导,另一方效仿。 | 《明史 刘世龙传》:“仕者日坏于上,学者日坏于下,彼唱此和,靡然成风。” |
suí shēng qū hé随声趋和 | 见“随声附和”。 | 宋·孔炜《文安谥议》:“其学务穷本原,不为章句训话,其持论雄杰卓立,不苟随声趋和。” |
yī chàng yī hè一唱一和 | 和:应和;附和。跟着别人唱和;比喻双方互相配合;彼此呼应。 | 宋 陈叔方《颖川语小》下卷:“句法有正有奇,有呼有应。呼应者一唱一和,律吕相宜以成文也。” |
qún jū hé yī群居和一 | 和一:和谐一致。在一起相处得非常和谐一致。 | 战国·赵·荀况《荀子·策辱》:“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然后使悫禄多少厚薄之称,是夫群居和一之道也。” |
xì yǔ hé fēng细雨和风 | 细雨:小雨;和风:春天的微风。温和的风,细小的雨。比喻方式方法温和而不粗暴。 | 前蜀·韦庄《登咸阳县楼望雨》诗:“乱云如兽出山前,细雨和风满渭川。” |
rì hé fēng nuǎn日和风暖 | 见“日暖风和”。 | 宋·范纯仁《鹧鸪天·和韩持国》词:“腊后春前暖律催,日和风暖欲开梅。” |
rì nuǎn fēng hé日暖风和 | 风很平静,阳光暖人。 | 宋 刘斧《青琐高义 别集》卷二:“不久,海上风和日暖。” |
hé píng gòng chǔ和平共处 | 彼此不发生军事冲突而共存。 | 茅盾《新疆风土杂忆》:“故牵强附会,合佛道为一,又拉上孔子作陪,以便和平共处。” |
xióng chàng cí hé雄唱雌和 | 比喻相互附和。 | 清·戴名世《已卯科乡试墨卷》序:“而雷同剿袭,大抵老生腐儒之唾余,雄唱雌和,自相夸耀。” |
huò xī ní和稀泥 | 比喻调和纷争。 | 刘心武《钟鼓楼》第四章:“除了‘改革派’和‘保守派’,往往还少不了‘糊涂派’(或叫‘和稀泥派’)。” |
wāi zuǐ hé shàng歪嘴和尚 | 比喻那些为自私的目的而乱搬教条的人。 | 陆天明《省委书记》:“说上头的经是好经,就是让一些歪嘴和尚念走了样!” |
hé zhōng gòng jì和衷共济 | 衷:内心;济:渡水。大家一条心;共同渡江河。比喻团结一致;克服困难。 | 《尚书 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国语 鲁语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 |
cǐ chàng bǐ hè此唱彼和 | 这里唱,那里随声附和。比喻互相呼应。 | 清 陈田《<明诗纪事己签>序》:“与前七子隔绝数十年,而此唱彼和,声应气求,若出一轨。” |
hùn sú hé guāng混俗和光 | 同于尘俗,不露锋芒。谓不求特异,与世无争。 | 明·无名氏《李云卿》第一折:“贫僧混俗和光,常于闹市之中,口发狂言,串拖二八金钱,每与孩童嬉戏游玩,人皆见而恶之。” |
dǐng nai diào hé鼎鼐调和 | 相传商武丁问傅说治国之方,傅以如何调和鼎中之味喻说,遂辅武丁以治国。后因以“鼎鼐调和”比喻处理国政。 | 相传商武丁问傅说治国之方,傅以如何调和鼎中之味喻说,遂辅武丁以治国。 |
yī chàng yī hé一倡一和 | ①《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谓一个先唱,一个和声,形容两人感情相通。后多比喻两人相互配合,彼此呼应。倡,亦作“唱”。②谓鸣声相呼应。 | 《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
hé guāng tóng chén和光同尘 | 和;同:一起;混同;光:荣耀;尘:尘俗。指把光荣与尘浊同样看待。 | 先秦 李耳《老子》:“和其光,同其尘。” |
qín sè hé tóng琴瑟和同 | 琴瑟:两种弦乐器名。琴瑟合奏时声音非常和谐。比喻夫妻关系和谐。 | 元·乔吉《扬州梦》第二折:“再不趁蝶使蜂媒厮断送,再不信怪友狂朋厮搬弄,但能够鱼水相逢琴瑟和同。” |
qín sè tiáo hé琴瑟调和 | 比喻夫妻恩爱。 | 《群音类选 <玉钗记 桂亭赏月>》:“琴瑟调和,百年相聚。” |
qín sè hé hǎo琴瑟和好 | 比喻夫妇情深和美。亦作“琴瑟静好”、“琴瑟之好”、“琴瑟之欢”、“琴瑟之乐”、“琴瑟和同”、“琴瑟和调”。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孙生》:“孙由是琴瑟和好。生一男一女。十余年从无角口之事。” |
jūn chàng chén hè君唱臣和 | 唱:歌唱,吟咏;和:应和。形容臣子紧紧遵循君主的旨意办事。 | 《晏子外编》:“君唱臣和,教之隆也。” |
qū xī qiú hé屈膝求和 | 屈:弯曲;屈膝:下跪。下跪降服,请求和解。 | 蔡东藩《宋史演义》第76回:“屈膝求和母后返驾,刺奸被执义士丧生。” |
hé fēng lì rì和风丽日 | 谓天气温暖而晴朗。 | 宋·柳永《西平乐》词:“正是和风丽日,几许繁红嫩绿,雅称嬉游去。” |
xiǎng hé jǐng cóng响和景从 | 见“响答影随”。 | 明·张居正《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吕公墓志铭》:“稽古盛际,同寅协恭,百僚师之,以洽时雍,譬伯与仲,响和景从。” |
fēng hé rì xuān风和日暄 | 微风和畅,阳光温暖。见“风和日暖”。 | 明 汪廷讷《狮吼记 赏春》:“风和日暄,燕交飞触碎胭脂片。” |
shí hé suì rěn时和岁稔 | 四时和顺,五谷丰收。用以称颂太平盛世。同“时和年丰”。 | 《南齐书 王敬则传》:“救民拯弊,莫过减赋。时和岁稔,尚尔虚乏,傥值水旱,宁可熟念?” |
shí hé suì fēng时和岁丰 | 四时和顺,五谷丰收。用以称颂太平盛世。同“时和年丰”。 | 宋 苏轼《论赏罚及修河事》:“太宗皇帝每见时和岁丰,雨雪应时,辄喜不自胜,举酒以属群臣。” |
suí shēng fù hè随声附和 | 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随:跟着;和:音贺。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崇侯虎不过随声附和,实非本心。” |
qín sè hé xié琴瑟和谐 | 琴瑟:两种弦乐器名。琴瑟合奏时声音非常和谐。比喻夫妻关系和谐。 | 明·沈受先《三元记·团圆》:“夫妻和顺从今定,这段姻缘夙世成,琴瑟和谐乐万春。” |
liǎng tóu hé fān两头和番 | 谓两面拨弄、搅和。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5回:“单管两头和番,曲心矫肚,人面兽心。” |
yī chàng bǎi hè一倡百和 | 和:呼应,附和。一人首倡,百人附和。形容附和的人极多。 | 金 元好问《续夷坚志 胡公去狐》:“夜半,狐鸣后圃中,一倡百和。” |
hé róng yuè sè和容悦色 | 同“和颜悦色”。 | 《红楼梦》第六八回:“那凤姐却是和容悦色,满嘴里‘好妹妹’不离口。” |
miàn hé yì bù hé面和意不和 | 意:心意。表面上很和气,心里却有矛盾。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为此两下面和意不和。” |
xīn chún qì hé心醇气和 | 醇:纯厚;气:气息。心地纯厚,性情温和。 | 唐·韩愈《答尉迟生书》:“形大而声宏,行峻而言厉,心醇而气和。” |
yuǎn lái hé shàng hǎo kàn jīng远来和尚好看经 | 比喻外地来的人比本地人更受重视。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2回:“常言道:‘远来和尚好看经。’妹妹们,不可怠慢,快办斋来。” |
hé shì zhī bì,suí hóu zhī zhū和氏之璧,隋侯之珠 | 和氏:春秋时楚人卞和;璧:玉器;隋侯:周代姬姓诸侯。指世上罕有的珍宝 | 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 |
hé mù xiāng chǔ和睦相处 | 睦:和好。邻国或邻居之间和平友好地相交往。 | 左丘明《左传 成公六年》:“上下和睦,周旋不逆。” |
pǎo le hé shàng pǎo bù liǎo miào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 指无法逃脱或逃避责任。 | 高玉宝《高玉宝》第十章:“往哪里跑?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在东北这块地方,跑哪里也是小鬼子和汉奸的天下。” |
dì lì rén hé地利人和 | 地利:地理条件优越;人和:得人心;人心齐。地理环境和人事关系方面的条件都很有利。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hé ǎi jìn rén和蔼近人 | 和蔼:和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 明 李开先《贺邑令贺洪滨奖异序》:“迄今才八阅月,绝从生之文法,除苛细之科条,虽若凛不可犯,而实蔼然可亲。” |
mín hé nián fēng民和年丰 | 百姓安居,年成很好。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六年》:“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
bǐ chàng cǐ hè彼倡此和 | 和:附和;应和。比喻一方倡导,别一方效法;或互相配合,彼此呼应。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6回:“二人先通了郤克,然后谒见晋景公,内外同心,彼倡此和,不由晋景公不从。” |
hé hé shuāng quán和合双全 | 和:和谐。祝贺新婚夫妇终生和谐,白头偕老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2回:“回手又把腕上的一幅金镯子褪下来,给他带上,圈口大小,恰如合式,说:‘和合双全的罢!’” |
xiè hé tiān xià燮和天下 | 燮和:协调,和顺。使国家协调和平。 | 《尚书·顾命》:“燮和天下,用答扬文武之光训。” |
chèn shuǐ huò ní趁水和泥 | 利用现成的水来搅泥。比喻乘机行事。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11章:“这母货不早不晚,来的恰好。趁水和泥,趁热打铁,捎带着把她收拾啦吧。” |
gē dì qiú hé割地求和 | 割让土地,求得和平。 | 《史记·平原君列传》:“故不如亟割地求和,以疑天下,而慰秦之心。” |
hé hé qì qì和和气气 | 态度平顺温和。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1回:“你们一心一计和和气气的,省得我是你们眼里的刺似的。只有一件,你们知好歹只疼我那孩子就是了。” |
jiǎn xū huò yào剪须和药 | 须:胡须;和:混和,拌。剪掉胡须拌药。比喻上级体恤下属。 | 《新唐书·李勣传》:“帝乃自剪须以和药,及愈入谢,顿首流血。” |
zhǐ zhe hé shàng mà zéi tū指着和尚骂贼秃 | 表面骂第三者,实际是指桑骂槐骂对方。 | |
shí hé nián fēng时和年丰 | 和:和平;年:年成;丰:盛,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 《诗经 小大雅谱》唐 孔颖达疏:“万物盛多,人民忠孝,则致时和年丰,故次《华黍》,岁丰宜黍稷也。” |
fēng hé rì nuǎn风和日暖 | 风很平静,阳光暖人。 | 宋 王楙《野客丛书 陈胡二公评诗》:“而牡丹开时,正风和日暖,又安得有月冷风清之气象邪!” |
zhèng tōng rén hé政通人和 | 政事通达;人心和顺。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
hé qì zhì xiáng和气致祥 | 致:招致。和睦融洽,可致吉祥。 | 东汉 班固《汉书 刘向传》:“和气致祥,乖气致异。” |
yuǎn lái dé hé shàng huì niàn jīng远来的和尚会念经 | | |
hé qì shēng cái和气生财 | 指待人和善能招财进宝 | 鲁迅《彷徨 离婚》:“一个人总要和气些,‘和气生财’,对不对?” |
tiān shí dì lì rén hé天时地利人和 | 指作战时的自然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和人心的向背。 | 《孟子 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孙膑兵法 月战》:“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