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略造句


1.1852年乡试中举人出仕,文才、韬略和办事能力深为两湖总督曾国藩所赏识。

2.1852年乡试中举人出仕,文才韬略深为两湖总督曾国藩赏识。

3.什么天国韬略不天国韬略的,那事离着咱们远着哩。

4.尚父阴符,武侯韬略,简练揣摩成一厅;报国有志,束发从戎,莘莘学子济斯望。

5.当时雒越王见徵在能够识文断字,且颇有韬略,有意拉拢,便将自己的女儿善谩许配给他。

6.而他随意默写的一卷《武穆韬略?神机》,也是能让兵家战神真心请教。

7.无论你是满腹韬略,机关算尽的谋客;还是赤胆英魂,武艺超群的悍将,在这股强大到令人恐惧和颤栗的洪流下,任何抵抗终将化为乌有。

8.朱棣的历史遮眼法明成祖朱棣,如果从当皇帝的硬指标来说,此人有雄武韬略,酷似其父朱元璋。

9.同时再加一句“以勇气闻于诸侯”,言外之意廉颇胆略过人,韬略似乎差了一些。

10.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在天文、符咒、奇门遁甲上研究很深,更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

11.如欲为将帅者,必先人武备院、韬略馆读书,兼习天球、地舆、测量诸学。

12.把你的棋技,向更高的计谋韬略跨进。

13.听闻俺里蒙克不好酒色,脱粟粗粝,与其下共甘苦,此人倒算坚韧不拔,心中颇有些韬略,倒也不可小视。

14.韬略终须建新国,发奋还得读良书。

15.大战在即,风雨既然无心强攻呼兰,那么把自己从战火涂炭的印月调离,如果仅仅为了掩人耳目,对自己来说未免太投闲置散了,也不符合风雨一贯的用人韬略。

16.我二位主母均武艺精通,深明韬略,多年来追随主公南征北战,驰骋疆场,功勋卓著。

17.后面那二位,顶多就是个冲将,用以斩将夺旗,无往不利,韬略就谈不上了。

18.,扬名四海;他粗通兵法,不善韬略,却能鬼点子尽出,屡立奇功。

19.这是嫏嬛三脉的其中一脉,以玄术闻名,另外二脉分别是镜门和鬼谷,镜门擅医术,救死扶伤,功德无量,鬼谷专研兵法韬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20.陛下,老臣以为,陈将军不但勇贯三军,而且更是懂的兵法韬略,此等美玉,当授与高职,常伴于陛下左右,护卫陛下。

21.真正的帝王之道,既不在兵法也不在韬略,而在于驭人。谢楼南 

22.将军谬奖了!若论作战经验和韬略才干,在下远不及将军。

23.我先前只知道武将简陋通文,当"枕戈待旦"的时辰,就会做骈体电报,这回才大白虽是文官,也有深谙韬略的了。

24.我先前只知道武将大抵通文,当“枕戈待旦”的时候,就会做骈体电报,这回才明白虽是文官,也有深谙韬略的了。

25.古代兵法上强调“韬略”、“诡道”,其旨在告诫兵家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26.“尚父阴符简练揣摩成一派,武侯韬略鞠躬尽瘁法千秋。

27.低调不是卑微,是处事的韬略,是人生渐入佳境的高远,是得大于失的收获。

28.一头狮子需要跟狐狸讲究智慧和韬略吗?不需要,因为他拥有压倒性的绝对力量。

29.我已经算是不期然而然自拔于恩怨之上了,明白在情爱的范畴中是绝无韬略可施的,为王,为奴,都是虚空,都是捕风。明谋暗算来的幸福,都是污泥浊水,不入杯盏,日光之下皆覆辙,月光之下皆旧梦。木心 

30.国公武艺韬略皆是一时之选,自然是其中之一,斛律光将军用兵如神也是其中之一。

31.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32.在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中他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还多次犯颜进谏,避免了多次宫廷纠纷,显示了一定的智谋韬略。


※ "韬略"造句稿文库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