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杀以止杀非所愿,刑期无刑是目的。
2.安然到老,高楼大厦,妻宫两硬无刑,子息三人,只有一人送终,寿元七十七岁,卒于。
3.盖刑罚之用,将以革人心迁之于善,故圣人至于无已而用刑也,必本之以钦恤,行之以哀矜,臬陶作士,刑期于无刑者,固已深寓斯旨。
4.“无刑”的具体方式是“明德慎罚”———崇尚德政,慎施刑罚,惟敬王刑,以成三德。
5.“不教而杀谓之虐”,传统中国的刑事政策注重的是教化,讲的是正风俗,饬人心,即使有死刑也是以杀止杀,以刑去刑,以达到无刑为目的。
6.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後人,可谓知礼矣。
7.天象无刑,道褒无名,是故说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即达光明。持一正道,内体自性,天地以本为心者也。故动息地中,乃天地之心见也;故无实无虚也;故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也;故物不具存,则不足以备哉!萧鼎
8.但是,主客观事实所涉及的同质构成要件无刑罚差别时,成立现实发生事实的故意犯罪。
9.刑与责的目标,在执法不阿,在刑期无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