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墓主名讳已残,对照墓志文和史书,可以确定墓主人为北齐义州刺史羊烈。
2.在此后的3个赛季中,米兰的瑞典三驾马车南征北战、东讨西伐,威震亚平尼半岛,虽然没有获得冠军,但是一个第二,两个第三足以彪著史书。
3.《庄子》《孟子》《慎子》《淮南子》以及诸多史书中,都有记载。
4.在历史书中,这被称为蒙达顿信件,而且蒙达顿信件也显然被认为是党创立文书之一。
5.杨勇含情脉脉的望着云氏(史书上没有提过其名字)多谢太子殿下抬爱,阿云实在是不敢当,能为太子殿下诞下一子便是阿云的福分了。
6.万荣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史书上曾有“皇天后土”的记载。
7.在这部书里,编者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供统治者借鉴,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8.史书上称汉武帝的年代是“内穷侈糜”,“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
9.这些女人们有的在非常时期起到了定国安邦的作用;在以往的史书中这一特殊的群体少有记载,或记载不明不祥,或有失公允,甚至有的竟然歪曲了历史。
10.这些年的经历写成的卷帙浩繁的史书比星空还要闪耀,于此相比,地球上短短十八年的少年生涯,安静和平得恍如隔世。
11.史书就是任由开国王朝涂抹脂粉的丫头。烽火戏诸侯
12.上古史书称仓颉因为造字揭露了天神的秘密,所以当我国文字造成后“天雨粟、鬼夜哭”。
13.数千年以来,它身陷沙海而不被掩理,成为一大自然奇观,中国史书称其是“绵历今古,沙不填足”。
14.比如赤壁之战,是奠定鼎足三分局面的关键战役,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资治通鉴》等史书对此亦有详细记载(3)。
15.他,被史书冠以谋兄、**、弑父、幽弟、骄奢淫逸的千古骂名,为千古第一暴君。
16.大家都知道司马迁受过腐刑,那么,在他向汉武帝呈上他的史书时,就应该没有胡子才对。
17.而所谓的和珅、纪晓岚、刘罗锅儿等“掺和”败家石的事儿,也是后来者演绎的,史书中并无记载。
18.在史书上可以留下个从谏如流的好名声。
19.老师要孩子们把历史书上的注释抄录下来.
20.敬兄从小熟读史书刊号,当知古往今来是顺人心者昌,逆人心者亡。
21.无疑,布什也希望自己会在历史书上有这样沉冤昭雪的一天。
22.史书给他的评价是外宽内忌,“绍外宽雅有局度,忧喜不形于色,而性矜愎自高,短于从善”。
23.“彊王”之“彊”应为国名,“叔姜”之“姜”当属姓氏,可能因为彊国下属于边裔小国,其称号未被中原各诸侯国承认,所以史书上没有记载。
24.唐僖宗广明元年十月五日,长安城再次的沦陷了,在日后史书上被称为黄巢之乱的主角,被诸乱军称之为黄王的男人,在今天,踏上了大唐的昔日宫阙。
25.后世史书中记载,刘邦为了拜韩信为大将军,特意斋戒沐浴,筑坛拜将,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催发了韩信的自傲。
26.历史书上说孙策与周瑜有升堂拜母之义,却也并非杜撰,起码说对于周城瑜来说,这是切切实实存在的。
27.史书列豪杰功过有几许我今生何求唯你。许嵩
28.数月后,不该的到来可没像史书中某些帝王降生时那般风雨如晦。
29.其间,他参加了由汪士铎主持的金陵官书局校勘刊刻经史书籍的工作,得以博览群籍。
30.从人类学的立场,无论是罗马的口头传说,抑或英格兰的历史书写,都属于王明珂先生所谓“英雄徙边记”的模式。
31.最后的最后,子期病死,伯牙绝弦,史书惜墨如金写下冷冷的字句,世再无知音。
32.网友钱嘉熠留言称,初中历史书上交待得很清楚,陈列在中国博物馆的张衡地动仪,是现代仿制品。
33.马日磾也没有像史书中一般忧愤而死。
34.中国的史书讲究春秋笔法,为尊者讳。
35.这个揭发吕氏毒死权妃的人也姓吕,是一位朝鲜商贾的女儿,史书上称她为“贾吕”。
36.但事实上李靖确实是一位出将入相的人才,但这老狐狸太狡猾,他深深地懂得功高震主,物极必返的道理,所以他在任尚书仆射期间,史书上说他:恂恂似不能言。
37.然而史书对其后人记载颇少,昨日,华商报记者获悉,颜真卿孙子颜淙墓志收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该墓志还纠正了“颜淙被安禄山叛军后裔杀害”的谬传。
38.翻阅史书,以匡济天下为己任,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的士大夫,代代不绝。
39.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名传千古的大名人,在这科的名次都不是很高,比如苏轼,史书上没说第几名,只说拿了个二等,至少跟前三名没关系。
40.更诡异的是,商朝人的甲骨文里连“夏”这个国名或者民族的名字都没有!史书里的蛛丝马迹。
41.古代,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文。
42.即使如此,朱棣仍然没有解恨,将黄观登科名从史书上划去。
43.如意知道,哥哥可能不会成为万世敬仰的帝王了,因为被人铭记的永远只有丰功伟绩,而不是功绩背后的流淌的血。如意知道,可能会有人被哥哥感动,虽然他只是缩在史书的一角,用只字片语书写一生。释戒嗔
44.我阅读各类书籍,但我最喜欢的历史书籍。
45.《汉纪》、《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等;与二十五史相为表里的纪载典章制度文献的史书,则有《通志》、《通典》、《文献通考》等通常称为“十通”。
46.中国有史以来空前绝后的一位女皇,但是我国古代的史学家在编撰史书时由于对“正统”观念的看法不同,对于武则天是否应纳入“本纪”这一问题争讼不已。
47.事实上,对于酷爱说古道今的中国老百姓而言,话本小说、评书戏剧、民间传说等对民众意识所起到的浸润奠基作用,远远大于晦涩难懂的史书。
48.据史书上记载,纪晓岚“貌寝短视”。
49.经历了两次大战而获得胜利后,黄帝为了进一步安定天下,就到现在位于万荣县的汾阴藌上祭祀后土,祈求得到后土的保佑,史书称之为“轩辕扫地而安九土”。
50.史书上曾记载过古人所藏的英石,“高尺有五六,长三尺余,千峰百嶂,长亘连绵,其下坡轮,若临近际,宛然衡岳排空而湘水九曲环迥于下。
51.看看史书上记载的吴楚七国之乱最后的结果,晁错被杀,叛乱的七个强大诸侯国王部被消灭,强烈反对梁王成为储君的窦婴赋闲在家的小官一跃成为当朝太尉。
52.由于麒麟为四灵之一,一些史书故事如《麟经》、《麒麟书》、《金壁故事》、宋程俱的《麟台故事》、清李玉的《麒麟阁》等,均以麒麟为书名或内容。
53.史书上记载得清楚明白,国主孟昶是个昏愦无道之君,国破之日,为时已不远。
54.这种仪器符合史书中记载的“圆仪”的特征,启发了“浑天说”的产生,也是浑仪的始祖。
55.史书上说忽必烈“谓公聪明绝人,刚直有守,敢为直言,数有意大用”,恐怕都是掩饰真相的门面话。
56.后来,曾国荃被任命为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史书上称他“总揽宏纲,不苛细故,军民相安”。
57.尤其翻到最后一页的时候,杨侑心头巨震,最后一页就一个名字,同时也是杨侑在历史书上耳熟能详的名字——杜如晦,历史上房谋杜断,开创贞观之治。
58.沙皇要展现出雄才武略刚强坚毅,勇敢无畏,并且在史书写满功绩,能被当代人看做不世之功。
59.史书没有记录下她的片言只字,也没有告诉我们她曾有过什么伟大的政绩。
60.史书中记载他骁勇有膂力,日行五百里,走及奔马。
61.多年后,史书载,古蜀国公主凝梓坠城殉国,传为佳话。
62.那位不孝之子在房家留住期间,每日站在边上目睹房景伯躬奉侍候母亲的言行举止,感动得“叩头流血”,从此改邪归正,后来的史书还记载他“以孝闻”。
63.史书上说他“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被絮,勤苦同于贫庶”。
64.一年,一年,几千年之后的人们只知道历史书上曾提到过一座精美绝伦的夏宫,却再也找不到夏宫的所在,更没有人知道这个叫“张家村”。
65.越想,刘循越是兴奋,于是眼前这个初通文墨的刀笔小吏也分外可爱了起来,不由和颜悦色道:“去,将史书拿过来。
66.点一盏灯,听一夜孤笛声。等一个人,等得流年三四轮。风吹过重门深庭院幽冷,一纸红笺约下累世缘分。史书翻过这一页记忆封存,鸳鸯锦绘下这一段孤独浮生。一世长安的誓言,谁还在等?谁太认真?河图
67.刘泽很纳闷,史书上记载公孙瓒好勇善战,身先士卒,曾以十余骑大破鲜卑数百骑,在三国时期也算得上是一号勇将了,为何……
68.可史书中记载,这二人都是风流倜傥,文采盎然之人,周瑜为人大气,心胸宽广,鲁肃自幼聪颖,多谋善断。
69.腐儒毕竟博览群书,而一个古代现代史书都不读,只凭一部电视片在这里大发谬论的人,我只能称其为狂人。
70.盒子里的报纸也读完了的时候,他开始看寡妇的历史书籍。
71.谱书是史书的补充,要求族谱源于史志,是本未倒置、脱离实际的观念。
72.但据史书,他“围陈州,营于州北,立宫室百司,为持久之计”。
73.罗贯中是七实三虚,他是十实无虚,就是把史书拿大白话讲了一遍,还舍不得删,把岳飞的所有奏章、题记、檄文、书信全扔进去了,文学效果惨不忍睹。
74.胡适则认为,“白话文学史就是中国文学史的中心部分”,此说对后来的文学史书写产生了至为深远的影响,塑造和奠定了现有中国文学史的基本面貌。
75.大略有识之士,自然知道史书不可不信,不可全信,书上所载诸般洪荒逸事,读来与俾林野史实也相去无几。
76.我书架上总是摆放着历史书籍,因为我相信历史就像一面镜子,我不仅喜欢读中国历史,也喜欢读外国历史。
77.与其去献丑,不如扬长避短,编纂史书吧!“好吧,既然你选择编纂史书,那你就先开始读史书好了!”。
78.等我有权时,让国家大剧院做你的练歌房,水立方做你的游泳池,博物馆做你的历史书,长城做你的散步走廊,鸟巢做你的家。
79.其由史书系列性悬想式“写实”而至,却构成了古代叙事文学的一个精彩母题。
80.但在笔者看来,这种细读史书的动机和结果,都难逃“嗜痂之癖”的嫌疑。
81.数千年以来,它身陷沙海而不被掩埋,成为一大自然奇观,中国史书称其是“绵历今古,沙不填足”。
82.午后,赋一首应制七言十二韵排律,应制才艺文字若干篇;晚上挑灯攻读《资治通鉴》、《史记》、《前后汉书》、《新旧唐书》等前朝史书。
83.孙明带着《新唐书》、《旧唐书》、《贞观政要》、《唐会要》穿越到唐初,他第一天就把这些史书烧了。
84.史书称“善颂善祷”,因为双方都充满智慧,暗藏机锋,张老的委婉,换来的是赵武的宽容。
85.苏青是被中国现代文学史遗忘的作家,早期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对她多只字不提。
86.羽惊鸿从前读史书,看到一些大臣明知不可为还冒死觐见,只觉得这些人简直不可理喻。
87.同一个君王统治时期,“修德”在先,在后,这样的伤痛填满了中国史书的一页又一页。
88.义军已覆化碧土,留得精神载史书。
89.大才刚才愣神时,就是回忆这年头在历史书中看到的情况,虽然年月已然是记不清楚,但孝宗同金世宗商定的“隆兴和议”。
90.不管是在史书中、神话中、传说中还是小说中,其他国家的继承信物都是开国皇帝指定的,万世不易,谁也不敢轻易更动——但这柄“强权”。
91.黎锦在春秋时期就享有盛名,黎锦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史书上被称为“吉贝布”,“吉贝”在黎语中就是木棉的意思。
92.如今,这躺在史书里已沉睡了1000多年的四个字,随着曲江开始蓄水慢慢醒来,待到再次月圆花好,曲江就会活灵活现地铺排在西安市民面前。
93.这些文献和历史书籍有什么用处。
94.比较流行的还有山西说,因为按照史书的记载,秦人和赵人同宗同源,而赵人则兴起于山西。
95.毛爷爷时时、处处胸怀祖国和人民,严格要求自己,惜时如金,读经书、读史书、读兵书,满腹经纶,博古通今,雄才大略;他高瞻远瞩,气度非凡,胸怀是如此的宽广,容得下三山五岳呀!
96.据史书载,他“终日料理船事,刻不自暇自逸”,甚至在如厕时“犹命打旗语传令”。
97.而除却这种对比方法之外,更为重要的,就是对历史书籍中记载的勘校。
98.为陈朝编纂史书十余年,董庆阳看到了那些达官显宦的奢靡之风,因此他暗地里下决心,一定要成为人中之龙,长生不老已享荣华富贵。
99.书画留白的目的是求其意境深远,史书疏略则是因为春秋笔法,一字褒贬,两者自不可相提并论。
100.史书上,诸葛连弩有“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这22个字的记载,但缺乏实物乃至图像等方面的物证。